巴西基酸乙二醇环酯
巴西基酸乙二醇环酯

中文名:巴西基酸乙二醇环酯
英文名:ETHYLENE BRASSYL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香料
成分详细分析
巴西基酸乙二醇环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INCI名称: Ethylene Brassylate (巴西基酸乙二醇环酯)
化学结构: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分子式 C15H26O4,含13元环结构 (依据:IUPAC命名规则)
天然来源与合成途径
- 天然存在: 微量存在于白茅属植物精油中 (参考:Journal of Essential Oil Research, 2005)
- 工业生产: 主要通过巴西基酸与乙二醇的酯化反应合成,需金属催化剂参与环化 (来源: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柔润剂 | 通过大环结构插入角质层脂质,降低层间摩擦系数 | ★★★☆ (体外及离体皮肤模型证实) | 2018年皮肤屏障研究显示可降低30%皮肤粗糙度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 0.5-2% |
香料固定剂 | 大环结构包合芳香分子,延缓挥发 | ★★★★ (多项GC-MS研究证实) | 可使茉莉酮酸甲酯的持久性提升2-3倍 (Flavour and Fragrance Journal, 2016) | 0.1-0.5%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螯合过渡金属离子降低氧化应激 | ★☆ (仅体外初步证据) | 注:此机制基于铜离子螯合测试,未证实皮肤直接作用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纯度标准 |
---|---|---|---|
大环内酯 | 巴西基酸乙二醇环酯 (主成分) | 无色粘稠液体,logP≈3.2 | ≥98% (GC-MS) |
副产物 | 线性二聚体 | 需控制在<1% | 影响肤感黏腻度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适配: 香水、膏霜类(pH 5-8稳定)
- 慎用场景: 水基喷雾(需助溶剂)
增效组合
- 与硅油协同: 可降低配方粘腻感 (参考:Cosmetics & Toiletries, 2020)
- 与神经酰胺配合: 增强屏障修复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 >2000mg/kg (大鼠经皮)
- 致敏率: <0.3% (HRIPT测试)
使用限制
孕妇慎用: 缺乏妊娠期安全性数据 (注:非禁用但建议谨慎)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 高端线偏好: 常见于奢侈品牌香水基底
- 宣称趋势: 多与"植物衍生物"概念绑定 (来源:市场分析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价值: 作为经典大环内酯,在香精领域地位稳固,护肤应用有待更多机理研究。
未来方向: 需开展更多关于其脂质重组能力的人体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