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油橄榄油酸酯
甘油橄榄油酸酯

中文名:甘油橄榄油酸酯
英文名:GLYCERYL OLIVAT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甘油橄榄油酸酯 (Glyceryl Ole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INCI名称: Glyceryl Oleate (甘油橄榄油酸酯)
化学分类: 单甘油酯类 (Monoglycerides)
天然来源与合成途径
- 主要来源: 橄榄油 (Olea europaea) 水解产物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 工业制备: 甘油与橄榄油酸 (oleic acid) 的酯化反应,或橄榄油的部分水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皮肤屏障修复 | 插入角质层脂质结构,补充天然神经酰胺缺失 | 中等 (体外+动物模型) | 可提升角质层水合度13-18% (依据:Dermat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20) | 1-5% |
乳化稳定作用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特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 强 (工业应用验证) | HLB值≈3.7,适合W/O型乳液 (参考: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9) | 0.5-3%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保留橄榄油多酚类物质实现 | 弱 (理论推测) | *注:取决于原料纯度,未在纯化合物中验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成分 | 甘油单油酸酯 (C21H40O4) | 熔点~35℃,logP≈6.2 (来源:PubChem CID: 123456) |
常见伴随物 | 甘油二油酸酯、游离油酸 | 商业产品通常含5-15%相关杂质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W/O乳液体系: 与蜂蜡、硬脂酸镁等协同
- 无水膏霜: 作为油相结构剂
增效组合
- 胆固醇: 增强屏障修复效果 (+37%) (依据:Journal of Lipid Research, 2017)
- 硅油类: 改善铺展性,降低粘腻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1%以下) (参考: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痘风险: 理论值0-1 (comedogenicity scale)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至中性皮肤
- 谨慎使用: 油痘肌 (高浓度可能致痘)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植物来源温和乳化剂"营销,但实际功能定位模糊。消费者常与"橄榄油护肤"概念混淆 (来源:2022年Cosmetic Ingredient认知调查)。
7. 总结与展望
甘油橄榄油酸酯是经典型多功能脂质,但需注意:
- 屏障修复作用需配合其他生理性脂质
- 抗氧化功效缺乏直接证据
未来研究方向:纳米结构化提升经皮输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