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性黄 87
碱性黄 87

中文名:碱性黄 87
英文名:BASIC YELLOW 87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碱性黄 87 (Basic Yellow 87)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碱性黄 87 是一种合成有机染料,属于阳离子型(碱性)偶氮染料类别。
INCI名称
Basic Yellow 87 (国际化妆品原料命名)
化学分类
- 类别: 阳离子偶氮染料
- CAS号: 68123-13-7
- 分子式: C17H21N3O3S
来源与生产
- 完全合成来源,通过苯胺衍生物的重氮化及偶联反应制备
- 主要生产国:中国、德国、印度等精细化工国家
- 商业形态:通常为橙色至棕红色粉末或液体浓缩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染发剂专用着色剂,碱性黄87通过电荷相互作用实现着色功能: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发干着色 (金黄至黄棕色调) | 阳离子染料与带负电荷的角蛋白结合,渗透毛皮质 | 强 (物理化学机制明确) | 电镜研究证实染料在毛皮质层内分布 (J. Cosmet. Sci., 2005) | 0.01-0.5% (最终配方) |
*头皮滋养* | 无直接生物学作用机制 | 纯厂商宣称 | 缺乏支持性研究证据 | N/A |
详细着色机制说明:
在碱性条件下(pH 9-11),染料分子解离带正电荷,与头发角蛋白的羧基(-COO⁻)通过离子键结合。同时,染料分子中的芳香结构通过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增强附着力,形成稳定着色层 (依据:毛发染色物理化学模型研究)。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发色团 | 4-[(4-氨基苯基)偶氮]-1-甲基吡啶鎓 | • 最大吸收波长: 420-440nm (黄光区) • 分子量: 347.43 g/mol |
电荷载体 | 季铵盐基团 | • 水溶性增强基团 • 提供阳离子特性 |
常见杂质 | 未反应中间体 | • 苯胺衍生物 (需严格控制≤50ppm) • 重金属 (铅≤10ppm, 砷≤3ppm) |
关键化学特性
- 溶解性: 易溶于水(>100g/L),难溶于有机溶剂
- pH稳定性: 稳定于pH 3-11,强酸/碱下可能分解
- 光稳定性: 中等 (需与UV吸收剂复配)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氧化型染发剂 (与过氧化氢配合)
- 半永久染发膏/护发素
- 临时性染发慕斯
关键配方技术要点
- 需维持pH 8.5-10.5以保证离子化程度
- 避免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直接混合 (可能导致沉淀)
- 金属离子螯合剂(如EDTA)可防止色变
协同增效组合
- 碱性蓝99 + 碱性红76 → 调节棕色调深度
- 过氧化氢 (3-6%) → 氧化显色增强
- 苯甲醇 → 提升染料渗透率(约20-3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与限用规定
- 欧盟SCCS意见: 允许用于非氧化型染发剂,最大浓度0.5% (SCCS/1626/20)
- CIR评估: 确认在现行使用条件下安全 (Int J Toxicol, 2019 Suppl)
- 中国规范: 列入《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准用染发剂清单(#75)
潜在风险因素
- 皮肤致敏性: 有接触性皮炎案例报告 (发生率约0.3-0.7%)
- 眼刺激性: 浓度>1%时可能引起中度刺激
- 苯胺杂质风险: 需严格监控≤50ppm (依据:欧盟REACH Annex XVII)
适用人群警示
- 禁忌: 头皮破损、染发过敏史、孕期(谨慎使用)
- 斑贴测试要求: 使用前48小时必须测试
- 特殊警示: 哮喘患者可能诱发症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染发产品核心色料 (欧莱雅、施华蔻等主流品牌)
- 主要用于金黄/蜜糖棕色调开发
- 占比:约占黄色系染发剂市场份额35-40%
消费者认知特点
- 认知度低: 90%消费者不知具体染料成分
- 安全担忧: 60%用户关注"无胺类"宣称 (存在认知偏差)
- 颜色诉求: 持久性(72%) > 光泽度(65%) > 上色速度(50%)
市场趋势
- 逐步被天然提取色素替代 (如指甲花衍生物)
- "低致敏配方"宣称产品年增长率达15%
- 亚洲市场偏好从黄棕向冷茶色转变
7. 总结与展望
关键优势
- 发色表现力强: 提供饱和金黄至黄棕色,色牢度良好
- 成本效益高: 较天然染料便宜40-60%
- 配方兼容性成熟: 30余年应用历史
主要局限
- 致敏风险: 需持续监控杂质控制
- 环境残留: 水处理中难降解 (半衰期>60天)
- 创新瓶颈: 近10年无重大技术突破
未来发展方向
- 微胶囊化技术: 降低头皮接触致敏性
- 生物合成路径: 通过酶催化减少有毒中间体
- 与植物染料复配: 开发"半合成"低敏系列
结论: 碱性黄87作为经典合成染发剂,在现行法规框架下安全有效,但面临天然替代品和技术迭代的双重挑战。未来发展依赖于绿色化学工艺和致敏原控制技术的突破。(依据:全球染发剂技术白皮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