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叶百部根提取物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根提取物

中文名:对叶百部根提取物
英文名:STEMONA TUBEROSA ROO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根提取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对叶百部(Stemona tuberosa)为百部科(Stemonaceae)植物,其根提取物在传统医学与现代化妆品领域均有应用。
INCI名称
STEMONA TUBEROSA ROOT EXTRACT
植物来源与提取工艺
-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依据:植物分类学研究)
- 提取部位: 根部(含最高浓度生物活性成分)
- 常见提取方法:
- 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
- 超临界CO2萃取(保留热敏感成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活性成分与靶点
其生物活性主要归因于百部碱类(stemona alkaloids)与菲类化合物,通过以下通路发挥作用:
- 抑制NF-κB和MAPK炎症信号通路
- 调节Toll样受体(TLR)表达 (依据:2018年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研究)
功效科学评估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炎舒缓 | 降低IL-6、TNF-α分泌;抑制COX-2表达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0.5%提取物可减少UVB诱导的炎症反应达62% (参考:2016年Int Immunopharmacol) | 0.2-1.0% |
抗菌/痤疮改善 | 破坏Cutibacterium acnes细胞膜完整性 | ★★★ (体外实验) | MIC值为125μg/mL,优于部分常规抗菌剂 (来源:2019年Fitoterapia) | 需进一步人体验证 |
抗氧化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 (初步细胞实验) | DPPH清除率IC50≈37μg/mL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性 |
---|---|---|---|
生物碱类 | 百部碱(stemonine)、新百部碱(neotuberostemonine) | 熔点>200℃;脂溶性 | 抗炎、抗菌主要活性成分 |
菲类衍生物 | stemenone A, tuberostemonone | UV吸收特性(280-320nm) | 潜在光保护作用 (注:需进一步验证) |
多糖 | 阿拉伯半乳聚糖 | 水溶性;分子量5-20kDa | 保湿与屏障支持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抗痘产品: 与辛酰甘氨酸、桃柁酚复配增强抗菌效果
- 舒缓精华: 搭配红没药醇、积雪草苷协同降低炎症因子
- pH兼容性: 稳定pH范围4.5-7.0,避免与高碱性成分共存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 未纳入当前评估名录,需谨慎使用 (参考:CIR 2022年未评估清单)
- 已知风险: 高浓度生物碱可能引发接触性皮炎(建议使用浓度≤2%)
- 孕妇慎用: 缺乏生殖毒性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以下产品类型中:
- "天然抗菌"概念的痤疮护理产品 (注:实际抗菌效果需结合配方体系评估)
- 亚洲市场"汉方"宣称的舒缓面膜
7. 总结与展望
对叶百部根提取物在抗炎和抗菌方面具有科学依据,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功效稳定性。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标准化活性成分含量检测方法
- 微囊化技术解决生物碱稳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