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花黄精根茎/根提取物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MULTIFLORUM)根茎/根提取物

中文名:多花黄精根茎/根提取物
英文名:POLYGONATUM MULTIFLORUM RHIZOME/ROO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MULTIFLORUM)根茎/根提取物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OLYGONATUM MULTIFLORUM ROOT EXTRACT
植物来源与背景
多花黄精(Polygonatum multiflorum)为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传统中医中其根茎被称为"何首乌",常用于滋补肝肾、益精血等用途 (参考:《中国药典》2020年版)。
提取工艺
- 常见方法:水提取、乙醇提取或混合溶剂提取
- 关键参数:提取温度通常控制在60-80℃,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
- 标准化:部分厂商会以总多糖或特定皂苷含量作为标准化指标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抗氧化 | 通过其酚类化合物和皂苷成分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 | 体外研究充分证实 | 在DPPH测试中显示强自由基清除能力 (IC50≈12μg/mL) (依据: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 |
抗衰老 | 抑制MMP-1表达,促进胶原合成 | 体外+初步人体研究 | 在0.5%浓度下可减少UV诱导的胶原降解达37% (依据:体外皮肤模型实验) |
美白亮肤 | 可能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 | 体外初步证据 | 在蘑菇酪氨酸酶测试中显示中等抑制率 (约40% at 1mg/mL) (注:需更多细胞层面验证) |
详细抗氧化机制与证据:
多项研究表明,多花黄精提取物中的黄精多糖和二苯乙烯苷是其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者。这些成分不仅可直接中和自由基,还能上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表达。在UVB照射的人角质形成细胞模型中,预处理该提取物可显著降低8-OHdG(氧化损伤标志物)的形成 (依据: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 2018)。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活性 |
---|---|---|---|
多糖类 | 黄精多糖A-D | 分子量10-100kDa,水溶性 | 保湿、抗氧化、免疫调节 |
皂苷类 | 薯蓣皂苷元衍生物 | 两亲性结构 | 抗炎、促进胶原合成 |
酚类 | 二苯乙烯苷、黄酮 | 紫外吸收特性 | 抗氧化、紫外线防护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爽肤水、精华液(利用其水溶性成分)
- 乳液/霜:通常添加量0.1-2%
- 特殊应用:可与透明质酸复配增强保湿效果
增效组合
- 抗氧化协同:维生素E、绿茶提取物
- 抗衰老协同:乙酰基六肽-8、三肽-1
- 稳定注意:避免与高浓度强酸/碱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目前无完整评估,但相关属植物提取物多评为安全 (参考:CIR百合科植物评估)
- 敏感风险:皂苷成分可能对极敏感皮肤有刺激性
- 孕妇慎用:因传统药用特性,建议孕期避免高浓度使用
适用肤质
- 最佳适用:老化、氧化压力大的皮肤
- 谨慎使用:极度敏感肌建议先做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老线:常与"中药智慧"概念结合
- 新兴市场:在亚洲"汉方"护肤品中应用增长显著
消费者教育要点
- 需区分多花黄精与传统何首乌(加工方式不同)
- 合理预期:其抗老效果为渐进式,非即时可见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优势
- 具有扎实的抗氧化和胶原保护科学依据
- 丰富的传统使用历史提供安全性参考
未来研究方向
- 需要更多临床级人体试验验证其抗皱功效
- 探索标准化提取物对特定皮肤问题的靶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