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二酸二甲酯
戊二酸二甲酯

中文名:戊二酸二甲酯
英文名:DIMETHYL GLUTAR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戊二酸二甲酯 (Dimethyl Glutarat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戊二酸二甲酯 (Dimethyl Glutarate),CAS号:1119-40-0,分子式:C7H12O4,分子量:160.17 g/mol。
来源与生产
- 合成路径:戊二酸与甲醇在酸性催化剂(如硫酸)作用下的酯化反应:
HOOC-(CH2)3-COOH + 2CH3OH → CH3OOC-(CH2)3-COOCH3 + 2H2O
- 原料纯度:化妆品级要求 ≥98%,需严格控制游离酸和重金属残留 (参考:ISO 16128天然指数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溶剂/载体 | 通过极性匹配溶解疏水性活性物(如视黄醇、CoQ10) | 充分证实 | log P值1.8,平衡亲疏水性 (依据:QSAR模型计算) | 3-15% |
透皮促进剂 | 扰乱角质层脂质有序排列,增加细胞间流动性 | 体外证据 | 离体皮肤模型显示可使水杨酸渗透率提升40% (来源:J. Pharm. Sci. 2015) | 1-5% |
抗氧化增效剂 | 通过增强其他抗氧化剂(如VE)的渗透实现间接作用 | 理论推测 | 注:无直接清除自由基证据,依赖协同体系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二羧酸酯 | 戊二酸二甲酯 |
|
线性C5二酸二甲酯,含酯键(-COO-)和亚甲基链(-CH2-) |
结构-功能关系
- 链长效应:C5亚甲基链提供理想柔韧性,优于丙二酸二甲酯(过短)或己二酸二甲酯(过长)的渗透性
- 酯基极性:羰基氧原子可与角质层ceramide形成氢键 (依据:分子模拟研究)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精华/安瓶:溶解高浓度活性物(5-12%)
- 防晒产品:增强有机紫外线吸收剂均匀分散
- 剥脱类产品:与水杨酸/甘醇酸复配提升渗透
协同成分
- 增效组合:
- 水杨酸:渗透率提升达50% (体外数据)
- 神经酰胺:促进脂质双分子层融合
- 禁忌组合:
- 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SLS):可能破坏酯键稳定性
- 高浓度乙醇(>30%):竞争性溶剂效应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有限数据(二羧酸酯类整体评估为安全)(参考:CIR 2012)
- 急性毒性:LD50(大鼠经口)>2000mg/kg
- 致敏风险:HRIPT测试阴性(5%浓度)(厂商数据)
使用注意事项
- 屏障受损皮肤:可能增强刺激物渗透,避免用于湿疹/玫瑰痤疮
- 孕妇慎用:理论上有促进活性物透皮风险
- 浓度上限:配方建议≤10%(欧盟SCCS非活性物指南)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功效型产品:主要出现在"促渗技术"宣称的精华中
- 药妆线应用:多与视黄醇、维生素C衍生物配伍
消费者教育盲区
- 误认为"保湿因子"(实际无锁水能力)
- 过度强调"天然性"(虽存在于某些水果,化妆品级为合成)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高效溶解性与适中促渗性的平衡
- 较传统促渗剂(如氮酮)更佳配伍稳定性
研究缺口
- 缺乏长期人体安全性数据
- 与纳米载体(脂质体)的相互作用机制未明
未来方向
- 开发手性异构体特异性分离技术
- 与生物降解材料(如聚戊二酸酯)的整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