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提取物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提取物

三七提取物
中文名:三七提取物
英文名:PANAX NOTOGINSENG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三七(PANAX NOTOGINSENG)提取物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来源

INCI名称: PANAX NOTOGINSENG ROOT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五加科人参属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等高海拔地区(中国药典, 2020版)

传统应用与提取工艺

传统中医用于止血活血("止血而不留瘀"),现代采用:

  • 溶剂萃取: 水/乙醇混合溶剂(常见比例1:1)60-80℃提取
  • 纯化技术: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皂苷类物质
  • 标准化指标: 总皂苷含量≥80%(HPLC测定)(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6)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保护 激活Nrf2/ARE通路,上调SOD/GPx酶活性;清除ROS/RNS ★★★☆ (体外/动物模型) 使UVB诱导的HaCaT细胞SOD活性提升217%(Int J Mol Sci, 2019) 0.1-0.5%
抗炎舒缓 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降低TNF-α/IL-6/COX-2表达 ★★★☆ (体外/临床) 在斑贴试验中降低58%组胺诱导的红肿反应(J Dermatol Sci, 2017) 0.2-1%
促进微循环 上调eNOS表达促进NO释放,抑制血小板聚集 ★★☆☆ (体外/动物) 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血流速度达34%(Microvasc Res, 2015) 0.5-2%
屏障修复 促进丝聚蛋白(FLG)和兜甲蛋白(LOR)表达 ★★☆☆ (体外) 三维皮肤模型显示TEWL降低19%(in vitro data) 0.3-1%
美白淡斑* 潜在抑制酪氨酸酶活性(IC50=0.38mg/ml) ★☆☆☆ (体外) B16细胞黑色素合成减少29%(Preliminary in vitro) 未确定

*注:美白宣称缺乏人体临床验证,机制研究停留在细胞水平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皮肤生物学活性
皂苷类 三七皂苷R1, 人参皂苷Rg1/Rb1/Rd 60-85% 主要活性物质,抗炎/抗氧化/血管调节核心成分
黄酮类 槲皮素、山奈酚苷 3-8% 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
多糖类 阿拉伯半乳聚糖 5-15% 保湿及免疫调节,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
氨基酸/肽类 精氨酸、三七素(dencichine) 7-12% 保湿及创伤修复功能
微量元素 Fe/Zn/Cu/Mn 0.1-0.3% 抗氧化酶辅因子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类型

  • 精华/安瓶: 水基配方(0.5-2%)
  • 修复霜: O/W乳液(0.3-1%)
  • 面膜: 无纺布载体(1-3%)
  • 微针/滚针: 促渗体系(0.1-0.5%)

增效协同组合

  • 抗炎协同: + 红没药醇/甘草查尔酮 → 抑制PGE2合成协同率42%(in vitro)
  • 抗氧化协同: + 维生素E/阿魏酸 → ORAC值提升3.1倍
  • 屏障修复: + 神经酰胺NP/胆固醇 → 加速脂质双分子层重构
  • 促渗体系: 1,2-戊二醇可提高皂苷类透皮率2.8倍

配伍禁忌

  • 高浓度阳离子表活(可能导致皂苷沉淀)
  • 强碱性环境(pH>9引起皂苷水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数据

  • CIR评估: 1-5%浓度下无刺激性(兔眼试验)(CIR, 2016)
  • 致敏率: HRIPT测试≤0.3%(n=213)
  • 光毒性: 3T3 NRU试验阴性
  • 孕期慎用: 高剂量口服具抗血小板作用,外用无数据

适用人群

  • 推荐: 敏感肌(ROS相关炎症)、初老肌(抗氧化)、微循环障碍肌
  • 慎用: 出血性疾病患者(理论风险)、已知皂苷过敏者
  • 禁忌: 开放性伤口(可能延迟凝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 亚洲奢侈品牌"汉方抗老"概念(占比68%)
  • 药妆线: 敏感肌修护产品(22%)
  • 新兴应用: 微循环改善型眼部产品(10%)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向认知: "活血化瘀"传统理念迁移(72%亚洲消费者)
  • 认知误区: 与"人参"功效混淆(41%消费者)
  • 教育缺口: 仅12%消费者了解皂苷的核心作用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评估

  • 明确优势: 多靶点抗炎/抗氧化机制明确,适合敏感肌修复
  • 证据短板: 抗皱/美白人体数据缺乏,透皮效率待优化
  • 性价比: 原料成本$150-350/kg(视纯度),属中高端活性物

研究方向与趋势

  • 递送技术: 脂质体包裹提高皂苷生物利用度
  • 临床验证: 开展玫瑰痤疮/毛细血管扩张RCT研究
  • 绿色提取: 超临界CO₂萃取降低有机溶剂残留
  • 合成生物学: 酵母表达系统生产稀有皂苷(如R1)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