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羟甲基丙烷三(乙基己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乙基己酸)酯

三羟甲基丙烷三(乙基己酸)酯
中文名:三羟甲基丙烷三(乙基己酸)酯
英文名:TRIMETHYLOLPROPANE TRIETHYLHEXANO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肌肤调理, 柔润剂

成分简介

三羟甲基丙烷三(乙基己酸)酯是一种合成酯类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润肤剂和溶剂。它能提供轻盈的丝滑感,改善产品质地,使皮肤柔软光滑而不油腻。此外,它作为载体帮助其他活性成分均匀分散和渗透,增强产品稳定性。常见于乳液、面霜和防晒品中,适用于各种肤质,因其低刺激性而备受青睐。

成分详细分析

三羟甲基丙烷三(乙基己酸)酯 (Trimethylolpropane Triethylhexanoate)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Trimethylolpropane Triethylhexanoate

化学式: C33H62O6

CAS号: 3319-31-1

来源与生产

通过以下化学反应合成:

  • 原料:三羟甲基丙烷 + 2-乙基己酸
  • 工艺:酯化反应(酸催化)→ 中和纯化 → 脱色过滤
  • 形态:常温下为透明低粘度液体,几乎无味

注:工业级原料需严格控制游离酸含量(<0.1%)和水分(<0.1%)以保证化妆品级纯度 (来源:IFSCC原料技术指南)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间隙,减少光散射 → 提升皮肤光滑度 ★★★☆ (强)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8小时内角质层含水量提升18% 5-20%
溶剂/载体 分子极性(Log P≈10)促进活性物透皮 ★★★☆ (强) 使维A酸透皮率提高1.8倍(vs矿物油) 3-15%
抗氧化增效 可能减少活性成分氧化降解 ★☆ (弱) 注:仅体外实验显示VE稳定性提升12% N/A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润肤机制:分子量(554.85g/mol)和支链结构使其形成非封闭性膜,通过:

  • 降低经皮水分流失率(TEWL) 9-15% (Corneometer® 测试数据)
  • 降低皮肤摩擦系数0.38→0.29 (Cutometer® MPA58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类别 技术参数 对配方的影响
分子结构 三官能团酯
支链C8脂肪酸
低结晶倾向 → 宽温域液态
极性 Log P≈10
介电常数2.8
非极性溶剂 → 兼容硅油/植物油
流变特性 粘度≈25mPa·s(25°C)
表面张力28mN/m
降低配方粘度
增强铺展性
稳定性 水解稳定性>24个月
氧化诱导期>120min
延长产品保质期
耐高温处理

关键质量指标:酸值≤0.5mg KOH/g,碘值≤1.0g I₂/100g,过氧化值≤5.0mmol/kg (依据:ISO 16128天然指数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增溶阿伏苯宗(浓度比 1:1.2)
  • 彩妆:唇膏/粉底液(占比8-15%)
  • 抗衰老精华:视黄醇载体(降低刺激23%)

协同增效组合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粘度降低40% → 提升铺展性
  • 生育酚乙酸酯:溶解力提升3倍 → 增强稳定性
  • 二氧化钛:降低颗粒聚集 → 提升SPF效率

注:与阴离子乳化剂配伍性有限(HLB>10时可能分层)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大使用量25%)(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痘性:兔耳试验0/5级(依据:Kligman改良法)
  • 眼刺激:HET-CAM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警示

  • ✔️ 推荐:油性皮肤(无致粉刺性)、敏感肌(刺激指数0.12)
  • ⚠️ 注意:合成酯过敏者(交叉反应率<0.3%)
  • ❌ 禁忌:破损皮肤(延迟愈合风险)

生态毒性:EC50(藻类)=87mg/L → 需污水处理 (OECD 201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线应用:占比72%(vs 矿物油)
  • 宣称热点:"轻盈质感"(86%)、"不堵塞毛孔"(79%)

消费者误区

  • "天然来源" 注:实际为全合成酯
  • "抗老功效" 注:仅作为载体无直接抗老作用

2023市场调查:认知度28% → 但接受度达65%(盲测偏好率)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物性优势:低粘度/高铺展性/热稳定性
  • 配方价值:活性物增效载体
  • 安全性:经证实的皮肤耐受性

研究缺口与趋势

  •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当前研究阶段)
  • 纳米乳化体系中的应用(透皮增强机制待验证)
  • 生物降解性改良(当前半衰期>60天)

行业预测:2023-2028年需求CAGR≈6.2%(来源:Grand View Research),将逐步替代IPM等传统合成酯。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