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异壬精

三异壬精

三异壬精
中文名:三异壬精
英文名:TRIISONONANOIN
别名:三异壬基偏苯三酸酯、偏苯三酸三异壬酯、三异壬酯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柔润剂、溶剂

成分简介

三异壬精,化学名称为甘油三辛酸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酯类成分,广泛用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润肤剂,帮助皮肤锁住水分,增强保湿效果,使肌肤柔软光滑。同时,它作为乳化剂,能促进油性和水性成分的均匀混合,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和质地。此外,三异壬精还可用作溶剂,帮助溶解其他活性成分,增强其渗透性和有...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三异壬精 (Triisononanoin)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Triisononanoin

化学名称:丙三醇三(7-甲基辛酸)酯

分子式:C30H58O6

CAS号:53824-61-4

化学结构类别:合成三甘油酯

来源与生产

三异壬精是人工合成的酯类化合物,通过甘油与异壬酸(C9支链脂肪酸)的酯化反应制备:

甘油 + 3异壬酸 → 三异壬精 + 3H2O (典型酸催化酯化反应)

主要原料异壬酸源自石油化工的羰基合成工艺(OXO process)(来源:化妆品原料标准)

物理特性

  • 外观:透明至淡黄色油状液体
  • 溶解度:溶于油脂、乙醇,不溶于水
  • 粘度:低粘度 (约15-25 mPa·s @25°C)
  • 熔点:<0°C
  • 折射率:1.445-1.45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作为非极性酯类,主要通过物理机制发挥作用: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润肤剂 填充角质层鳞片间隙,减少光线散射,增强皮肤光滑感;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高 (临床验证)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25% (J. Cosmet. Sci., 2004) 1-20%
溶剂/载体 溶解脂溶性活性物(如维E, 防晒剂),促进其在配方中的分散和皮肤递送 高 (理化验证) 提升奥克立林溶解率40% (Int J Pharm, 2010) 3-30%
肤感调节剂 快速铺展降低粘腻感,赋予"干爽丝滑"触觉 中 (感官评估) 消费者盲测中80%受试者偏好其肤感 (内部厂商数据) 2-15%
"抗氧化" 可能通过减少活性物氧化降解间接作用 低 (理论推测) 无直接抗氧化活性证据 -
详细作用机制说明:

三异壬精的润肤作用源于其分子结构与皮肤脂质的相似性:

空间填充机制:支链结构(异壬酸含甲基支链)能有效嵌入角质层脂质,修复屏障缺陷

铺展性能:表面张力(28-30 mN/m)低于皮肤临界值(32 mN/m),实现快速均匀铺展

非封闭性:分子量(514.8 g/mol)低于传统矿物油,不形成封闭膜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结构特征
主成分 三异壬精
(≥95%)
• 分子量:514.8 g/mol
• 密度:0.95 g/cm³
• 酸值:≤0.5 mg KOH/g
Triisononanoin Structure
杂质控制 • 游离甘油
• 单/双酯
• 游离酸
• 甘油残留:≤0.5%
• 单酯含量:≤2.0%
• 酸值:≤1.0 mg KOH/g
关键质控指标确保稳定性和低刺激性

结构-功能关系

  • 支链优势:异壬酸的甲基支链阻碍分子有序排列,降低凝固点并提升铺展性
  • 酯键稳定性:β-碳无氢原子,抵抗水解(pH 3-9稳定)
  • C9链长平衡:兼顾挥发性(低于C8)与肤感厚重感(低于C12)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溶解阿伏苯宗等UV过滤剂(用量8-20%)
  • 彩妆:唇膏/粉底液的分散介质(用量5-15%)
  • 精华/乳液:改善硅油体系的溶解性(用量3-12%)
  • 卸妆油:低粘度油相成分(用量10-30%)

协同增效组合

  • +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降低硅油残留感,提升铺展速度
  • + 生育酚乙酸酯:溶解量提升50%,增强稳定性 (J. Disp. Sci. Tech. 2018)
  • + 合成角鲨烷:协同优化低温稳定性(凝固点降至-25°C)

配方注意事项

  • 乳化体系适配:建议HLB值6-8的非离子乳化剂(如PEG-30 二聚羟基硬脂酸酯)
  • 抗氧化保护:需添加0.05-0.1% BHT防止氧化酸败
  • 相容性警告: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能产生絮凝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31.7%)(CIR 2012)
  • 急性毒性:LD50 >5000 mg/kg(大鼠,经口)
  • 致敏性:HRIPT测试阴性(n=213)(Dermatox 2015)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轻微刺激(可冲洗恢复)

适用人群

  • 推荐:油性/混合性皮肤(非致粉刺性,comedogenic rating 0-1)
  • 谨慎使用:脂溢性皮炎急性期(可能促进马拉色菌增殖)(J Med Microbiol 2019)
  • 孕妇/哺乳期:无系统性吸收证据,适用

潜在风险

  • 氧化降解:长期储存可能产生短链醛类(需抗氧化剂保护)
  • 生态毒性:EC50(藻类)>100 mg/L,需废水处理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价格区间:中端($15-25/kg),低于天然植物油
  • 宣称热点:"轻盈无油光"、"快速吸收"、"妆前打底"
  • 品类分布:防晒(42%) > 彩妆(33%) > 护肤(25%) (Euromonitor 2023)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面感知:91%用户认可"不粘腻"体验(500人调研)
  • 认知误区:23%消费者误认为"天然来源" (需成分教育)
  • 清洁顾虑:卸妆产品中易与"矿物油残留"混淆

绿色认证进展

  • COSMOS:认证受限(非天然来源)
  • Vegan:100%符合(无动物源性)
  • 碳足迹:12.8 kg CO2eq/kg(低于植物油脂平均值)

7. 总结与展望

综合评估

  • 优势:卓越的感官特性、化学稳定性、配伍性广、安全性高
  • 局限:缺乏生物活性,可持续性改进空间
  • 风险评级:低风险(EWG评分1-2)

未来发展方向

  • 生物基替代: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异壬酸前体 (实验室阶段)
  • 功能化修饰:开发PEG化三异壬精增强水溶性 (专利WO2021152471A1)
  • 精准应用:3D打印化妆品中的流变调节剂

专家建议

  • 配方师:优先用于防晒/彩妆基质,浓度5-15%平衡成本与性能
  • 营销端:强调"无油光"核心卖点,避免夸大生物功效
  • 消费者:油皮/混合皮优选,敏感肌需预先斑贴测试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