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氰化铁铵
亚铁氰化铁铵

中文名:亚铁氰化铁铵
英文名:FERRIC AMMONIUM FERROCYANIDE
别名:无
安全性:
1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亚铁氰化铁铵 (Ammonium Ferric Ferrocyanide)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别名
亚铁氰化铁铵 (Ammonium Ferric Ferrocyanide),又称普鲁士蓝铵盐、铁蓝铵盐,CAS号:12240-15-2。
来源与生产
通过亚铁氰化钾/钠与铁(III)盐在铵离子存在下反应生成:
K4[Fe(CN)6] + 4FeCl3 + 4NH4Cl → (NH4)FeIII[FeII(CN)6]·nH2O + 其他副产物 (工业合成反应简式)
物理形态与特性
- 外观: 深蓝色微细粉末
- 溶解性: 不溶于水、乙醇和弱酸,在浓酸中分解
- 稳定性: 光稳定性优异,耐热性中等(>200℃分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能: 作为着色剂提供稳定的蓝色调,无生物活性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典型应用浓度 |
---|---|---|---|---|
色彩呈现 | 晶体结构选择性反射蓝色波长光(~440-485nm) | 充分证实 | X射线衍射证实其晶格结构为立方晶系FeIII4[FeII(CN)6]3框架 (Acta Cryst. 1952) | 0.1-10% |
紫外线屏蔽 | 可能通过吸收/散射短波可见光 | 理论推测 | 无直接光防护功效研究,颜色特性可能附带减少可见光穿透 | - |
"抗炎修复" | 无已知生物学机制 | 无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任何细胞或临床研究支持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结构特征 |
---|---|---|---|
主成分 | (NH4)FeIII[FeII(CN)6] | 立方晶系,空间群 Fm3m | FeIII-N≡C-FeII桥连结构 |
伴生成分 | Fe4[Fe(CN)6]3·xH2O | 水合程度可变 | 晶格空隙含结晶水 |
痕量杂质 | 游离氰化物 | 严格限值:≤25 ppm (FDA 21CFR73.1299) | 生产残留需严格控制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眼部彩妆: 眼线液/膏(提供深邃蓝色)
- 眉部产品: 灰黑色眉粉调配组分
- 调色基料: 修正黄色调的底妆产品
关键配方技术要点
- 需避免强酸性环境(pH<3导致HCN释放)
- 优化分散工艺防止颗粒聚集(平均粒径0.1-10μm)
- 与氧化铁配伍增强遮盖力
协同成分系统
- 色粉增效: 二氧化钛(提高明度)、云母(增加珠光)
- 稳定性增强: 螯合剂(EDTA二钠)、抗氧化剂(BHT)
- 分散介质: 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异十二烷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权威安全评估
- CIR结论: "在现有使用条件下安全" (CIR 2007)
- 欧盟SCCS: 允许用于接触粘膜产品(眼用)(浓度≤1%)
风险控制要点
- 氰化物释放风险:
- 仅在强酸或UV辐射下降解
- 经皮吸收率<0.1% (体外皮肤渗透研究)
- 特殊禁忌:
- 避免用于破损皮肤
-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理论铁负荷风险)
适用性指南
- 适用: 正常皮肤、敏感肌(已通过HRIPT测试)
- 慎用: 对铁盐过敏史患者
- 孕妇/哺乳期: 无特殊限制 (局部使用全身暴露可忽略)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现状
- 主流产品: 长效眼线产品(占比>60%)
- 价格定位: 大众至专业彩妆线
- 区域法规差异: 中国/欧盟准用,日本部分限制
消费者认知分析
- 积极认知: 色彩饱和度高、不晕染
- 误解担忧:
- "含氰化物=剧毒" (实际晶格结构极其稳定)
- "导致重金属中毒" (铁为必需微量元素,皮肤吸收可忽略)
行业争议焦点
天然/纯净美妆运动中的接受度争议,尽管科学证据支持其安全性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不可替代性: 最经济的稳定蓝色无机颜料
- 安全记录: 70年应用史无严重不良反应报告
- 性能优势: 卓越的光稳定性和着色强度
技术发展瓶颈
- 粒径分布控制精度不足
- 酸性配方体系适用性受限
未来研究方向
- 表面改性提升分散性
- 纳米化安全性再评估 (当前仅限微米级应用)
- 生物可降解替代品探索
专家使用建议
在合规浓度(≤1%)和pH范围(5-8)内,可安全用于眼部彩妆,但需加强消费者科普以消除"氰化物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