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铁氰化铁
亚铁氰化铁

中文名:亚铁氰化铁
英文名:FERRIC FERROCYANIDE
别名:无
安全性:
14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色料
成分详细分析
亚铁氰化铁 (Iron Ferrocyanide)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亚铁氰化铁 (Ferric Ferrocyanide) | CAS号: 14038-43-8 | EC号: 237-875-5
来源与制备
人工合成无机化合物,通过亚铁氰化钾与三价铁盐(如氯化铁)反应制备:
4FeCl3 + 3K4[Fe(CN)6] → Fe4[Fe(CN)6]3 + 12KCl
商业产品常含微量钠、钾或铵离子 (来源:EFSA Journal 2018;16(7):5344)
物理形态与特性
- 外观: 深蓝色至深绿色粉末(普鲁士蓝)
- 溶解性: 不溶于水、稀酸和有机溶剂
- 稳定性: 光热稳定,碱性条件下分解
- 粒径范围: 0.1-10μm(化妆品级需微粉化处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典型浓度范围 |
---|---|---|---|---|
着色剂 | 晶体结构选择性反射蓝光(d-d电子跃迁) | ★★★★☆ (充分证实) | 作为惰性颜料,通过物理覆盖实现着色 (依据:颜料化学原理) | 1-15% |
"抗污染屏障" | 理论推测可吸附重金属 | ★☆☆☆☆ (微弱) | 基于其重金属吸附特性,但无透皮研究支持 (来源:厂商资料) | N/A |
注:"抗污染"宣称缺乏人体皮肤有效性证据,主要基于体外物性推测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化妆品作用 |
---|---|---|---|
主成分 | Fe4[Fe(CN)6]3 | 立方晶系,带负电荷 | 提供蓝色,遮盖力 |
微量杂质 | 游离氰化物 | < 50mg/kg (法规限值) | 安全风险控制点 (依据:FDA 21CFR73.1299) |
改性成分 | 二氧化硅/氧化铝包覆 | 表面处理 | 增强分散性,降低迁移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眼部彩妆: 眼线液/膏(8-15%),眼影(3-10%)
- 面部彩妆: 粉底(1-3%),遮瑕膏(2-5%)
- 特殊效果: 发用染剂,临时纹身墨
关键配方技术要点
- 分散要求: 需高剪切力分散,防止絮凝
- pH兼容性: 严格控制在pH 4-7(避免碱性分解)
- 氧化剂禁忌: 不可与过氧化物配伍
增效协同组合
- 二氧化钛/氧化铁: 调节色调,增强遮盖力
- 硅弹性体: 改善延展性,减少沉降
- 成膜聚合物: 增强持妆力,降低迁移风险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权威安全评估
- CIR评估: 安全浓度≤25% (冲洗类≤5%) (CIR, 2018)
- 欧盟SCCS: 批准用于粘膜产品,但需控制游离氰化物 (SCCS/1619/20)
- 致敏性: 极低(2019-2023年欧盟0例过敏报告)
使用限制与警示
- 禁忌: 破损皮肤,呼吸道暴露风险产品(如喷雾)
-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 准用
- FDA: 21CFR73.1299/2299 限眼部
特殊人群建议
- 孕妇/哺乳期: 无特殊禁忌(无透皮吸收证据)
- 敏感肌: 优先选择表面包覆型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 全球用量: 彩妆领域年用量约800-1000吨
- 主要替代品: 群青蓝(成本高但更纯净),合成氟金云母
- 价格区间: $15-25/kg(工业级)至$80-120/kg(化妆品级)
消费者认知误区
- "氰化物恐惧": 误认为含剧毒氢氰酸(实际晶格束缚)
- 天然宣称滥用: 部分品牌误导标注为"矿物色素" 忽略合成本质
市场趋势
随着纯净美妆运动兴起,部分品牌主动弃用,但专业彩妆线仍依赖其性能 (来源:Cosmetics & Toiletries市场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与局限
- 优势: 无可替代的深蓝色调,优异的光稳定性,成本效益高
- 局限: 配方宽容度低,消费者认知挑战,潜在监管风险
研究缺口与建议
- 透皮行为研究: 需纳米级颗粒的透皮性数据
- 慢性暴露评估: 长期使用粘膜产品的累积风险
- 表面改性技术: 开发更安全的包覆材料(如磷酸锆)
未来展望
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合成颜料之一,其在专业彩妆领域仍具不可替代性,但需:
- 加强消费者科普,消除"氰化物"误解
- 开发高纯度低游离氰化物工艺
- 探索与新型载体(如液晶)的复合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