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馏出物

石油馏出物

石油馏出物
中文名:石油馏出物
英文名:PETROLEUM DISTILLATES
别名:石油馏分、馏分油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石油馏出物是从原油中提炼出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物,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封闭剂,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防止水分蒸发,从而保湿和软化皮肤,常用于乳液、面霜和护手霜。在化妆品中,它用作溶剂或基底,帮助均匀分布色素和成分,提供光滑质地和延展性,常见于口红、粉底和卸妆产品。优点是成本低、...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石油馏出物 (Petroleum Distillates)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定义

石油馏出物 (Petroleum Distillates) 是原油分馏过程中产生的复杂烃类混合物,沸点范围通常在 150-400°C 之间。在化妆品中主要作为功能性载体和基质成分使用。

原料来源与加工

通过原油常减压蒸馏获得,后续需经严格精制处理:

  • 来源: 矿物原油 (非可再生资源)
  • 精制工艺: 加氢处理、溶剂萃取、白土吸附等深度纯化 (依据:API精炼技术标准)
  • 关键质量控制: 多环芳烃(PAHs)含量控制(<0.1ppm)、重金属残留检测、硫含量限制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
封闭保湿 在皮肤表面形成疏水膜层,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强临床证据)
可使TEWL降低30-50%,效果优于多数植物油 (参考:J Invest Dermatol. 2012) 5-15%
溶剂载体 溶解脂溶性活性成分,促进其在角质层的分配 ★★★★☆ 可提升维E、视黄醇等成分透皮率1.8-2.5倍 (依据:Int J Pharm. 2015) 10-30%
肤感调节 降低配方表面张力,改善延展性 ★★★★☆ 可降低摩擦系数达40%,优化涂抹顺滑度 (参考:Colloids Surf B. 2018) 3-8%
"皮肤修复" 推测通过封闭作用减少刺激源接触 ★☆☆☆☆
(理论推测)
无直接修复证据,仅为物理屏障功能衍生宣称 (注:缺乏细胞水平研究)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化妆品功能
链烷烃
(Paraffins)
C16-C21正构烷烃
(如十六烷、十八烷)
碳链长度:16-21
分子量:226-296 Da
粘度:3-8 mPa·s
基础润滑剂
增稠载体
异构烷烃
(Isoparaffins)
C13-C16支链烷烃
(如异十二烷、异十六烷)
支链结构
低粘度(1-4 mPa·s)
低表面张力
挥发性溶剂
肤感调节剂
环烷烃
(Naphthenes)
环戊烷/环己烷衍生物
(如十氢萘)
环状结构
中等极性
沸点180-300°C
增塑剂
溶解助剂

关键杂质控制指标

  • 多环芳烃(PAHs): ≤0.1 ppm (欧盟EC No 1272/2013)
  • 重金属总量: ≤10 ppm (FDA 21CFR 700.13)
  • 硫含量: ≤10 ppm (化妆品级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药膏基质: 凡士林类产品(含量60-100%)
  • 彩妆溶剂: 睫毛膏/眼线(10-25%)
  • 护发产品: 发蜡/润发油(15-40%)
  • 肤感调节剂: 防晒/粉底(3-8%)

协同增效组合

  • + 硅油: 改善铺展性,降低粘腻感 (协同降低粘度达50%)
  • + 蜂蜡: 增强结构稳定性,提高熔点在热带气候的应用性
  • + 抗氧化剂: 必需添加BHT/BHA防止烃类自动氧化 (依据:J Cosmet Sci. 2009)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结论

  • CIR评估: 精制产品在≤50%浓度下安全 (参考:CIR 2016 Final Report)
  • 致痘性: 高纯度产品致痘风险低(comedogenicity index 0-1)
  • 眼周使用: 仅限高度精制品(C20+链烷烃),避免迁移刺激

使用禁忌与注意事项

  • 避免人群: 石油过敏史者(罕见)、痤疮活动期(可能加重封闭)
  • 纯度警示: 未精制品含致癌PAHs,必须验证供应商COA
  • 环境争议: 生物降解率<20%,存在生态累积风险 (依据:OECD 301F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现状

  • 经济型产品: 占药膏/润唇膏市场70%以上份额
  • 高端替代品: 正被植物蜡(小烛树蜡)、合成酯(棕榈酸异丙酯)逐步取代
  • 监管差异: 欧盟对PAHs限量更严格(0.005ppm vs 0.1ppm)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解1: "所有石油成分都致癌" - 忽略精制工艺的关键作用
  • 误解2: "堵塞毛孔" - 现代精制品分子量>500Da,无法穿透角质层
  • 绿色营销影响: 73%消费者倾向选择"石油-free"标签产品 (来源:Mintel 2022调查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价值总结

  • 无可替代性: 在超干性皮肤护理中仍具性价比优势
  • 工艺进步: 现代加氢精制技术使PAHs残留降低1000倍
  • 功能独特性: 提供无与伦比的封闭性(优于硅油和植物油)

未来发展趋势

  • 分子精馏技术: 开发窄分布(C18-C22)高纯度烷烃减少杂质风险
  • 生物基替代: 藻类发酵烃类进入中试阶段,成本仍高5-8倍
  • 监管强化: 预计2025年全球实施统一PAHs限量标准(0.01ppm)
  • 精准应用: 转向医疗器械辅料(创面敷料)等更高附加值领域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