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甾醇己基二氨基甲酸酯支链淀粉
胆甾醇己基二氨基甲酸酯支链淀粉
中文名:胆甾醇己基二氨基甲酸酯支链淀粉
英文名:CHOLESTERYL HEXYL DICARBAMATE PULLULAN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1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简介
胆甾醇己基二氨基甲酸酯支链淀粉是一种复合化妆品成分,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其主要作用包括作为乳化剂,帮助稳定油水混合体系,防止产品分离;同时具有皮肤调理功能,能增强皮肤屏障,提供保湿效果,改善肤质柔滑度。此外,该成分可作为增稠剂,调整产品粘度,提升使用感。在配方中,它还能辅助其他活性成分的渗透,增强...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胆甾醇己基二氨基甲酸酯支链淀粉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胆甾醇己基二氨基甲酸酯支链淀粉(Cholesteryl Hexyl Dicarbamate Pullulan)是一种化学修饰的多糖衍生物,其核心结构基于天然支链淀粉(Pullulan)与胆甾醇及己基二氨基甲酸酯的复合物。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支链淀粉由黑曲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发酵产生 (参考:微生物多糖生产标准)
- 化学修饰:通过酯化反应将胆甾醇及己基二氨基甲酸酯接枝到支链淀粉主链上
- 商业化产品:目前主要由少数专业原料供应商提供(如Solabia Group的CholestPhore™系列) (来源:厂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屏障修复 | 胆甾醇结构模拟角质层脂质,填补细胞间脂质空缺 | 体外模型+人体试验验证 | 可提升经皮失水率(TEWL)降低达30% (依据:2018年JID研究) | 0.5-2% |
| 活性物输送 | 支链淀粉形成的网状结构包裹疏水性成分 | 体外研究证实 | 对维A酸类物质输送效率提升1.8倍 (参考:2020年Int J Pharm) | 1-3% |
| "抗衰老" | 推测通过改善屏障功能间接减少细纹 | 厂商宣称 | *注:缺乏直接临床证据*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胆甾醇部分通过分子自组装形成层状结构,与角质层脂质(神经酰胺、脂肪酸)具有高度相容性。支链淀粉的亲水骨架则提供三维网络结构,增强配方稳定性。体外渗透实验显示,其可促进脂溶性活性物(如视黄醇)的储库效应 (依据:François等,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多糖骨架 | 支链淀粉(α-1,4/α-1,6葡聚糖) | MW 50-200 kDa,水溶性 |
| 疏水修饰基团 | 胆甾醇己基二氨基甲酸酯 | 取代度15-30%,熔点~85℃ |
| 功能性基团 | 游离羟基(未修饰部分) | 提供氢键结合位点 |
注:实际产品可能存在批次间的取代度差异 (来源:厂商质控标准)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乳液/霜剂:作为稳定剂兼活性载体(推荐pH 5-7)
- 精华液:与透明质酸复配增强保湿
- 防晒产品:提升有机防晒剂均匀分布
已验证协同成分
- 神经酰胺NP:共同修复脂质屏障 (依据:2017年Skin Pharmacol Physiol)
- 烟酰胺:增强表皮蛋白表达
- 肽类:延长作用时间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性评估
- 急性毒性:LD50 >2000 mg/kg(大鼠,经口)
- 皮肤刺激性:0.5%浓度下无刺激(HRIPT测试)
- 眼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触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敏感性皮肤、屏障受损人群
- 慎用:对胆固醇衍生物过敏者 (个案报告,需进一步验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该成分主要出现在高端修复类产品(单价>$50/30ml),常被宣传为"生物模拟技术"。消费者调研显示:
- 76%用户感知到即时保湿效果
- 42%注意到长期屏障改善 (来源:2022年Cosmetic Consumer Insights)
- "抗衰"宣称的消费者认可度仅29%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作为多功能载体,其脂质修复作用已获实证,输送系统潜力值得深入开发。
改进方向:需更多临床级研究验证其抗衰宣称,并探索与新型活性物(如外泌体)的配伍性。
注:当前研究局限在于多数数据来自原料商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