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
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
中文名: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
英文名:CHOLESTERYL MACADAMIATE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乳化剂、皮肤调理剂
成分简介
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是一种化妆品成分,由胆固醇和澳洲坚果油酸酯化而成。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作为润肤剂和乳化剂使用。润肤作用能帮助皮肤保持柔软和光滑,减少干燥和粗糙感;乳化作用则促进油相和水相成分的混合,提高产品稳定性。此外,该成分有助于强化皮肤屏障,提供保湿效果,并可能带来轻微的抗氧化益处,因为...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 (INCI: Cholesteryl Macadamiate),是由胆固醇与澳洲坚果油酸(Macadamia Ternifolia Seed Oil衍生物)经酯化反应合成的酯类化合物。
天然来源与合成路径
- 胆固醇来源:动物组织(如羊毛脂)或植物甾醇转化 (参考: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2012)
- 澳洲坚果油酸:提取自澳洲坚果(Macadamia ternifolia)种子油,主要含棕榈油酸(C16:1)和油酸(C18:1) (依据: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1996)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屏障修复 | 补充角质层脂质(胆固醇衍生物),促进板层小体分泌 | ★★★☆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在模拟屏障受损模型中显示脂质重组加速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03) | 0.5-2% |
| 保湿增效 | 与神经酰胺协同形成液晶结构,减少TEWL | ★★★ (临床测试) | 含1%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的配方可使TEWL降低18% (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0) | 0.5-3% |
| 抗氧化辅助 | 澳洲坚果油酸可能抑制脂质过氧化 | ★☆ (体外初步证据) | 体外实验显示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约35% (厂商提供数据,未发表)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酯类衍生物 | 胆甾醇-单澳洲坚果油酸酯 | 分子量~650 Da,脂溶性(logP~15) |
| 脂肪酸组成 | 主要为棕榈油酸(ω-7) | 熔点~40℃,易形成液晶结构 |
| 杂质控制 | 游离胆固醇含量<0.1% | 需HPLC检测纯度 (参考:USP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屏障修复霜:与神经酰胺3、游离脂肪酸按1:1:1摩尔比复配
- 高保湿精华:在油包水体系中作液晶稳定剂(用量0.8-1.5%)
增效组合
- 胆固醇:提升脂质双层流动性 (依据:Biophysical Journal, 2007)
- 角鲨烷:促进渗透且降低黏腻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5%) (参考:CIR 2015年评估)
- 致痘性: comedogenicity评分≤1(兔耳实验)
适用人群
- 推荐:干性/敏感性皮肤、屏障受损状态
- 慎用:胆固醇代谢异常患者(理论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衰老线(常与植物鞘氨醇搭配)
- "天然来源胆固醇" 营销概念 (注:实际为半合成原料)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皮肤生理脂质类似物,胆甾醇澳洲坚果油酸酯在屏障修复领域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注意:
- 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抗氧化宣称
- 与合成酯类(如异硬脂酸酯)相比成本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