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甾醇羊毛脂酸酯
胆甾醇羊毛脂酸酯
中文名:胆甾醇羊毛脂酸酯
英文名:CHOLESTERYL LANOLATE
别名:胆固醇羊毛脂酸酯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乳化剂、皮肤调理剂
成分简介
胆甾醇羊毛脂酸酯是一种从羊毛脂中提取的酯类化合物,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在护肤品中,它主要作为乳化剂,帮助稳定油性和水性成分的混合,防止分离,同时充当皮肤调理剂,提供滋润和柔软效果,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减少水分流失,适合干性或敏感皮肤。在化妆品如口红、粉底和乳液中,它能改善产品质地,使涂抹更顺滑均匀,...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胆甾醇羊毛脂酸酯 (Cholesteryl Lanol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Cholesteryl Lanolate
CAS号: 22333-68-8
化学分类: 甾醇酯(胆固醇与羊毛脂酸的酯化产物)
天然来源与提取工艺
- 主要来源: 羊毛脂(Lanolin)衍生物,经水解与酯化反应获得 (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5)
- 提取关键步骤: 羊毛脂酸(Lanolic Acid)与胆固醇(Cholesterol)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效与科学依据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 皮肤屏障修复 | 补充角质层脂质(胆固醇衍生物),模拟天然皮肤屏障结构 | 强(多项离体皮肤模型研究) | 可提升角质层水合度,降低TEWL(经皮水分流失)(依据: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
| 乳化稳定剂 | 分子结构兼具亲水与亲油基团,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强(配方应用实证) | 在O/W乳液中表现优异,提升体系稳定性 |
| "抗衰老" | 理论推测: 可能通过屏障修复间接减少细纹 | 弱(缺乏直接证据) | *注:此宣称多为厂商营销话术*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主成分 | 胆甾醇羊毛脂酸酯 | 淡黄色蜡状固体,熔点约45-55℃ |
| 常见杂质 | 游离胆固醇、羊毛脂酸 | 需控制含量(通常<5%)(参考:USP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适用配方类型: 膏霜、乳液、唇部护理产品
- 推荐浓度: 1-5% (屏障修复);0.5-2% (乳化辅助)
协同成分
- 神经酰胺: 共同构建皮肤脂质屏障 (依据:Dermat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010)
- 凡士林: 增强封闭性,适合极干燥皮肤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以下)(参考:CIR 2016报告)
- 潜在风险: 羊毛脂过敏者需谨慎(交叉过敏概率约1-3%)
适用人群
- 推荐: 干性至极干性皮肤
- 慎用: 痤疮倾向皮肤(可能致痘风险评级2/5)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中高端修复类产品中,常与"天然屏障"概念绑定。消费者对其认知度较低,多依赖品牌教育。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明确的屏障修复功能,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优于普通胆固醇的效果。
未来方向: 可能与纳米载体技术结合提升渗透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