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50 牛油树脂
PEG-50 牛油树脂

中文名:PEG-50 牛油树脂
英文名:PEG-50 SHEA BUTTER
别名:无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50 牛油树脂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EG-50 牛油树脂 (PEG-50 Shea Butter)
原料来源
- 植物来源: 非洲乳油木 (Vitellaria paradoxa, 原 Butyrospermum parkii) 果实提取的天然牛油树脂
- 化学改性: 通过50摩尔环氧乙烷 (EO) 乙氧基化反应制备 (依据:INCI命名规则及乙氧基化反应标准)
物理形态与特性
- 外观: 淡黄色至琥珀色蜡状固体
- 溶解性: 水溶性显著提高 (相比未改性牛油树脂)
- HLB值: 约15-17 (亲水性增强) (参考:典型PEG-50衍生物特性)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乳化稳定 | 乙氧基链增强界面活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 强 (多项配方研究证实) | 作为O/W型乳化剂时,可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7) | 1-5% |
保湿增效 | 1) 保留天然三萜烯醇的屏障修复功能 2) PEG链增强水合能力 |
中等 (部分体外/临床研究) | 与未改性牛油树脂相比,TEWL减少效果相似但持久性更佳 (参考:J Cosmet Sci 2015) | 3-8% |
抗氧化修复 | 理论上可保留部分天然生育酚和多酚 | 弱 (推测为主) | *注:乙氧基化过程可能破坏部分抗氧化成分* | 未知 |
详细作用机制补充说明:
保湿机制的特殊性:PEG-50改性后,其保湿作用呈现双重特性 - 传统牛油树脂的脂质补充作用(主要通过保留的脂肪酸和三萜烯醇实现)与PEG链的水合作用结合。研究表明,这种组合在干燥环境中(湿度<40%)表现尤为突出,可能与其降低水分蒸发速率的能力相关 (依据: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2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贡献 |
---|---|---|---|
乙氧基化三萜烯醇 | α-香树脂醇-PEG50 β-香树脂醇-PEG50 |
分子量≈3000Da HLB≈16 |
主要界面活性来源,兼具皮肤亲和性 |
残留天然成分 | 未完全乙氧基化的 硬脂酸/油酸甘油酯 |
保留率约15-20% | 维持部分原始润肤特性 |
工艺相关成分 | 游离PEG 残留催化剂 |
需控制≤1% ≤10ppm |
影响最终产品纯度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清洁产品: 沐浴露/洗发水 (3-7%),降低SLS刺激
- 乳化体系: 防晒/BB霜 (1-3%),稳定TiO₂分散
- 免洗护发: 发膜/护发素 (2-5%),改善梳理性
增效组合
- 与硅油协同: 可形成独特"硅油-植物脂"复合膜 (专利证据:US2018007855A1)
- 与透明质酸搭配: 提升低湿度环境下的保湿持续性 (+37%)
- 与烟酰胺联用: *初步显示可能增强屏障修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 1 (安全,当游离PEG控制良好时)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敏感肌注意: 高浓度可能诱发PEG敏感者不适
- 痤疮风险: 显著低于未改性牛油树脂 (comedogenicity 2→1)
使用限制
- pH范围: 4-8 (超出可能水解)
- 温度上限: 70℃ (防止乙氧基链断裂)
- 配伍禁忌: 高浓度阳离子表活可能沉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宣称重点: "天然来源现代化妆品技术"
- 价格区间: 中高端 (原料成本≈$25/kg)
- 绿色认证: 部分品牌获得ECOCERT认证
消费者误区
- "完全保留天然功效" - 实际化学改性改变部分特性
- "比PEG-100更温和" - 缺乏直接对比数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
- 成功平衡天然脂质功能与水溶性需求
- 拓展牛油树脂在冲洗类产品的应用
研究空白
- *长期使用对皮肤微生物组影响未知*
- 不同EO数 (如PEG-30 vs PEG-50) 的系统比较缺乏
未来方向: 开发定向乙氧基化技术,选择性保留关键活性成分;探索与新型生物多糖的复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