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茶提取物

肾茶(ORTHOSIPHON STAMINEUS)提取物

肾茶提取物
中文名:肾茶提取物
英文名:ORTHOSIPHON STAMINEUS EXTRACT
别名:猫须草、Java Tea、Cat's Whiskers、Misai Kucing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肾茶(Orthosiphon stamineus)提取物是一种植物性成分,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因其抗氧化和抗炎特性而受到青睐。它富含多酚类化合物,如黄酮和皂苷,能有效中和自由基,减缓皮肤老化过程,预防皱纹和色斑形成。同时,该提取物具有舒缓作用,可减轻皮肤炎症和红肿,适合敏感或痘痘肌肤使用。此外...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肾茶(ORTHOSIPHON STAMINEUS)提取物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ORTHOSIPHON STAMINEUS EXTRACT

常用名: 肾茶提取物、猫须草提取物、Java Tea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唇形科(Lamiaceae)肾茶属(Orthosiphon)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品种:

  • 核心来源物种: Orthosiphon stamineus Benth. (同义名: O. aristatus)
  • 地理分布: 原生于东南亚热带地区(马来西亚、印尼、泰国)
  • 药用部位: 传统使用全草,商业提取物主要来源于叶片

传统应用背景

在马来传统医学(Jamu)中作为利尿剂和肾脏保健草药使用超过百年,有"Java Tea"之称(来源:东南亚民族药理学文献)。现代化妆品应用始于21世纪初对植物多酚价值的挖掘。

提取工艺

  • 常用方法: 水/乙醇混合溶剂提取(30-70%乙醇)
  • 关键参数: 提取温度≤60°C(保护热敏成分),提取物通常标准化至总多酚含量≥10%
  • 商业化形态: 棕绿色液体或粉末(喷雾干燥)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防御 清除ROS/RN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SOD, CAT)表达 ★★★☆ (体外/离体) 1%提取物抑制UVB诱导的脂质过氧化达78%(猪耳模型)(J Ethnopharmacol 2011) 0.5-2%
抗炎舒缓 抑制COX-2/PGE2通路;下调TNF-α, IL-6, NF-κB炎症信号 ★★★☆ (体外) 显著降低LPS诱导的巨噬细胞NO产生(IC50=28μg/mL)(Molecules 2014) 1-3%
抗糖化 捕获活性羰基化合物(MGO, GO);抑制AGEs交联形成 ★★☆ (体外) 抑制BSA-MGO交联效率达64%(100μg/mL)(Food Chem 2016) 数据不足
美白亮肤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竞争性抑制);干扰MITF转录调控 ★★☆ (体外) 体外酪氨酸酶抑制率42%(200μg/mL)(J Cosmet Dermatol 2020) 2-5%
抗微生物 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抑制生物膜形成 ★★☆ (体外) 对痤疮丙酸杆菌MIC=125μg/mL(厂商试验数据) 0.1-0.5%
抗环境污染 推测: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吸附PM2.5颗粒 ★☆ (理论推测) 注:此功效主要基于多酚的普遍特性推测,缺乏直接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特征 皮肤生物学活性
多酚酸类 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
咖啡酰酒石酸
丹酚酸B
占总酚60-80%
迷迭香酸≈3-8%干重
主要抗氧化/抗炎载体;抑制弹性蛋白酶
黄酮类 泽兰黄酮(Eupatorin)
紫云英苷
芹黄素
≈15-30%总酚
泽兰黄酮特有标志物
抗糖化/美白主力;抑制AGEs形成
二萜类 Orthosiphols A-E
斯特胺酮(Staminol)
微量(<1%)但活性显著 抗菌/抗炎特异性成分
挥发油 β-石竹烯
桉叶油醇
α-蒎烯
水提物中<0.5% 辅助抗菌;芳疗功效

关键化学特征

  • 特征标志物: 迷迭香酸 + 泽兰黄酮组合为鉴定关键
  • 稳定性: pH 5-7稳定,光敏感需避光保存,建议配方中添加螯合剂
  • 配伍禁忌: 高浓度下遇铁离子可能变色,避免与强还原剂配伍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最佳载体: 水性精华(0.5-3%)、啫喱(1-2%)、乳液(1-2%)
  • 特殊应用: 抗痘局部护理(0.5-1%)、面膜(2-5%)
  • 规避体系: 无水油基配方(溶解性差)、高碱性产品(pH>8)

增效协同组合

  • 抗氧化网络:
    • 维生素C衍生物(AA2G) - 再生氧化态多酚
    • 麦角硫因 - 协同激活Nrf2通路
  • 抗炎舒缓:
    • 红没药醇 - 协同抑制COX-2
    • 积雪草苷 - 加速屏障修复
  • 美白增效:
    • 烟酰胺 - 多靶点抑制黑色素转运
    • α-熊果苷 - 互补性酪氨酸酶抑制

配方技术要点

  • 添加阶段: 水相降温阶段(≤40°C)加入
  • 防腐挑战: 含糖类物质需强化防腐体系
  • 颜色管理: 高浓度添加可能导致淡黄色调,需预调色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估: 尚未列入正式评估名单,但结构类似物(迷迭香提取物)公认安全
  • 致敏性: 皮肤刺激指数0.3(0.5%兔模型),属极低敏(厂商安全档案)
  • 光毒性: 3T3 NRU试验阴性(无光毒风险)
  • 致粉刺性: 兔耳试验0级(非致粉刺)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 油痘肌、氧化压力肌肤、初老肌肤
  • 慎用人群:
    • 已知唇形科植物过敏者(薄荷、罗勒等)
    • 孕期(缺乏安全性数据)
  • 不良反应: 罕见个案报告接触性荨麻疹(Contact Derm 2018)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1版):收录
  • 欧盟CosIng:允许使用(功能标注:皮肤保护剂)
  • 日本:非限制成分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核心概念: "东南亚植物智慧"、"天然多酚库"
  • 价格区间: 中高端(原料成本$80-150/kg)
  • 应用品类: 抗污染护肤品(35%)、天然来源抗老品(28%)、油性肌肤护理(22%)

消费者认知分析

  • 认知优势: "猫须草"的民俗认知提升信任度(东南亚市场)
  • 教育盲点: 与"利尿功效"的混淆导致部分消费者误解
  • 营销趋势: 常与香蜂花、积雪草组合宣称为"草本防御三角"

代表产品分析

  • 国际品牌: Sisley抗污染精华(1.2%提取物+红景天)
  • 亚太品牌: Innisfree绿茶籽精华(复配0.8%肾茶增强抗氧化)
  • 宣称重点: 91%消费者关注其"抗环境压力"宣称(2023亚太美妆洞察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实证优势: 卓越的体外抗氧化/抗炎数据,迷迭香酸含量高于多数唇形科植物
  • 研究缺口: 缺乏高质量人体临床试验,尤其抗糖化/美白功效需进一步验证
  • 独特价值: 泽兰黄酮等稀有黄酮的特异性抗糖化潜力

技术发展展望

  • 提取技术: 绿色化学提取(超临界CO2)提高二萜类得率
  • 递送系统: 脂质体包裹提升多酚透皮率(现有透皮率≈8%)
  • 功效验证: 亟需开展随机双盲人体试验验证抗污染宣称

应用前景

在"皮肤生态屏障"概念兴起的背景下,肾茶提取物作为多靶点环境防御剂具有独特优势,特别适用于:

  • 都市抗污染护肤线核心成分
  • 油痘肌抗炎配方天然替代方案
  • 天然来源抗糖化产品(复配山竹、石榴)

注:需警惕过度营销其传统利尿功效与皮肤功效的关联,坚持科学导向宣称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