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酰胺 NS/神经酰胺 NG

神经酰胺 NS/神经酰胺 NG

神经酰胺 NS/神经酰胺 NG
中文名:神经酰胺 NS/神经酰胺 NG
英文名:CERAMIDE NS/CERAMIDE NG
别名:Ceramide NS、神经酰胺3、Ceramide NG、神经酰胺2
安全性: 1
功效:保湿

成分简介

神经酰胺是皮肤角质层中的天然脂质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神经酰胺NS和神经酰胺NG作为关键成分,主要用于强化皮肤屏障、保湿和修复。它们能有效锁住水分,减少经皮水分流失,从而缓解干燥、粗糙和敏感问题。此外,这些神经酰胺类型有助于修复受损屏障,提升皮肤弹性,减少细纹和炎症,常用于抗衰老和舒缓产品中。通过...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神经酰胺 NS (Ceramide NS) 与 神经酰胺 NG (Ceramide NG)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 神经酰胺 NS: Ceramide NS
  • 神经酰胺 NG: Ceramide NG

化学分类

均为表皮特异性鞘脂类化合物,属于神经酰胺(Ceramide)家族亚型,区别在于鞘氨醇碱基结构:

  • 神经酰胺 NS: N-硬脂酰-植物鞘氨醇 (N-stearoyl-phytosphingosine)
  • 神经酰胺 NG: N-硬脂酰-鞘氨醇 (N-stearoyl-sphingosine)

天然来源

  • 人体皮肤角质层脂质中天然存在(占角质层脂质40-50%)(来源:皮肤屏障研究)
  • 商业来源:
    • 生物发酵法(使用酵母或细菌)(主流工艺)
    • 植物提取(小麦、大米)(较少见)
    • 化学合成(结构类似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皮肤屏障修复 整合进角质层脂质双层,重建"砖墙结构"的"灰浆" ⭐⭐⭐⭐⭐ 经表皮失水率(TEWL)降低25-40%(双盲临床研究) 0.05-0.2%
保湿增强 形成层状液晶结构锁水,激活水通道蛋白3(AQP3) ⭐⭐⭐⭐ 角质层含水量提升30%(共聚焦拉曼光谱验证) 0.1-0.5%
抗炎舒缓 抑制NF-κB通路,降低IL-1α, TNF-α等炎症因子 ⭐⭐⭐ SLS刺激模型中红斑减少45%(离体皮肤模型) 0.2-1%
抗衰老 减少MMP-1分泌,增强角质细胞凝聚力 ⭐⭐⭐ 12周使用后皱纹深度减少18%(厂商临床) 0.3-0.8%
敏感肌改善 降低TRPV1受体敏感性,修复神经酰胺:胆固醇:脂肪酸摩尔比 ⭐⭐⭐ 刺痛阈值提高32%(乳酸刺痛测试) 0.1-0.3%
美白淡斑* 可能通过减少炎症间接影响黑色素 仅体外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报告 -

*注:美白宣称缺乏可靠人体临床证据,属次要功效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特性参数 神经酰胺 NS 神经酰胺 NG
分子式 C36H73NO4 C36H71NO3
分子量 583.99 g/mol 565.97 g/mol
鞘氨醇碱基 植物鞘氨醇 (4-羟双氢鞘氨醇) 鞘氨醇 (不饱和氨基二醇)
脂肪酸链 C18硬脂酸 (常见)
亲水基团 2个羟基(-OH) 1个羟基(-OH)
熔点 >100°C >95°C
皮肤亲和性 高(与天然脂质相似度高) 中高(缺乏额外羟基)
配方挑战 需特定载体(脂质体/乳状液) 溶解度略优于NS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剂型

  • 最佳载体
    • 脂质体包裹体系(渗透率提升3倍)
    • 层状液晶乳化体系
    • 微乳/纳米乳
  • 适用产品
    • 修复面霜(0.1-0.5%)
    • 精华液(0.05-0.3%)
    • 屏障修复乳液(0.1-0.4%)
    • 清洁产品(需特殊稳定技术)

黄金协同组合

  • 屏障三元组:神经酰胺 + 胆固醇 + 游离脂肪酸(最佳摩尔比1:1:1)(依据:Peter Elias屏障修复理论)
  • 渗透增强剂
    • 卵磷脂
    • 乙醇胺(低浓度)
  • 功能协同
    • 透明质酸(多维保湿)
    • 烟酰胺(增加神经酰胺合成)
    • 泛醇(修复增效)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等级)(参考:CIR 2015最终报告)
  • 致敏率:<0.03%(大规模斑贴试验)
  • 光毒性:无
  • 系统毒性:无(不穿透活表皮)

适用人群注意

  • 最佳适用
    • 干性/极干性皮肤
    • 特应性皮炎/湿疹
    • 屏障受损(刷酸/激光术后)
    • 老化皮肤(神经酰胺自然减少)
  • 慎用情况
    • 痤疮皮肤(需选择非致粉刺载体)
    • 对酵母发酵产物敏感者
  • 孕妇适用性:安全(无经皮吸收证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修复线核心成分(如Cerave®, Elizabeth Arden®)
  • "皮肤科推荐"药妆标志成分
  • 敏感肌护理的必备宣称

消费者认知误区

  • "神经酰胺浓度越高越好" → 实际超过0.5%可能降低渗透率
  • "所有神经酰胺功效相同" → 忽视亚型特异性(NS屏障强,NG弹性优)
  • "即时见效" → 屏障修复需持续使用28天(表皮更替周期)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共识

  • 神经酰胺NS/NG是经临床验证的屏障修复金标准
  • NS在角质层重组中效率更高,NG对细胞信号调控更具优势
  • 需与胆固醇、脂肪酸科学复配才能最大化效果

技术趋势

  • 仿生递送系统:多囊脂质体(MVL)提升表皮驻留
  • 生物活性前体:鞘氨醇碱基+酰基转移酶激活技术
  • 精准复配:针对不同肤质定制神经酰胺比例
  • 微流控技术:制备单分散神经酰胺纳米粒

未来挑战

需更多研究明确:

  • 不同亚型在真皮层的生物学效应
  • 与皮肤微生物组的相互作用机制
  • 基因多态性对神经酰胺利用度的影响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