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交联聚合物

PEG-交联聚合物

PEG-交联聚合物
中文名:PEG-交联聚合物
英文名:PEG-CROSSPOLYMER
别名:
安全性: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EG-交联聚合物专业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EG-交联聚合物 (Polyethylene Glycol Crosspolymer)

化学来源与分类

  • 合成来源:通过聚乙二醇(PEG)与交联剂(如二乙烯基苯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聚合反应制备的网状结构高分子化合物 (依据:聚合物化学合成文献)
  • 物理形态:通常为白色至淡黄色粉末或颗粒状固体

常见应用领域

  • 护肤品:增稠剂稳定剂成膜剂
  • 彩妆:睫毛膏/眼线膏定型剂、粉底液悬浮稳定剂
  • 个人护理用品:牙膏增稠、止汗剂凝胶基质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增稠与流变改性 三维网状结构通过物理交联点限制溶剂分子流动,提高体系粘度 ★★★★★ (充分证实) 动态流变学测试显示其剪切稀化特性 (参考:Journal of Rheology, 2018) 0.1-5%
配方稳定 网络结构包裹固体颗粒/液滴,防止沉降或分层 ★★★★☆ 离心稳定性测试表明可显著延长悬浮体系 shelf life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A, 2020) 0.5-3%
"皮肤屏障修复" 厂商宣称其可形成透气保护膜 ★☆☆☆☆ 仅有体外模拟测试显示水蒸气透过率变化,缺乏临床证据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交联剂残留 二乙烯基苯衍生物 需控制<0.1ppm(CIR安全标准)
PEG链段 EO重复单元(n=20-200) 分子量影响溶胀性与粘度
网络拓扑结构 星型/梳状/随机网络 交联密度决定弹性模量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水基凝胶体系:卡波姆协同调节屈服值
  • 硅油悬浮体系:配合聚二甲基硅氧烷增强触变性

增效组合

  • + 多元醇:丙二醇/甘油可促进聚合物溶胀
  • + 电解质:NaCl/KCl调节网络孔隙率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合规性状态

  • CIR评级:1(安全)(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欧盟SCCS:无使用限制

潜在风险

  • 敏感肌注意:高分子量PEG可能携带微量未反应氧化物
  • 注:尚无致痘性报告,但油痘肌建议选择低浓度配方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技术性成分出现在成分表后段,近年被部分品牌包装为"智能薄膜技术"等营销概念 (来源:市场宣传资料分析)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成熟的配方辅助剂,其流变控制性能已被充分验证,但需理性看待部分延伸功效宣称。未来开发方向可能聚焦:

  • 环保型交联工艺降低碳足迹
  • 响应性网络结构(pH/温度敏感)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