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G-羟乙基纤维素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PG-羟乙基纤维素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中文名:PG-羟乙基纤维素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英文名:PG-HYDROXYETHYLCELLULOSE STEARYLDIMONIUM CHLORIDE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静电
成分详细分析
PG-羟乙基纤维素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INCI全称: PG-Hydroxyethylcellulose Steardimonium Chloride
化学分类: 阳离子纤维素衍生物(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modified Cellulose)
来源与合成路径
- 原料来源: 羟乙基纤维素(植物源性)与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化学改性产物 (依据:ISO 16128天然指数分类指南)
- 合成工艺: 通过醚化反应将阳离子基团(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接枝到纤维素主链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静电 & 头发调理 | 阳离子基团中和头发负电荷,硬脂基链形成疏水膜 | 强(多篇临床研究) | 降低梳理性阻力达40-60%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5) | 0.2-1.5% |
增稠 & 悬浮稳定 | 纤维素主链形成三维网络结构,阳离子基团增强体系兼容性 | 强(工业应用验证) | 在pH 3-9范围内保持稳定性 | 0.5-2.0% |
"皮肤屏障修复" | 理论推测:硬脂基链可能参与角质层脂质重组 | 弱(体外模型研究) | 无直接人体试验证据 (厂商内部数据)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纤维素骨架 | 羟乙基纤维素(HEC) | 分子量50万-120万Da,取代度1.5-3.0 |
阳离子改性基团 | 硬脂基二甲基氯化铵 | 含C18烷基链,电荷密度≥1meq/g |
交联结构 | 丙二醇(PG)桥接单元 | 增强水溶性,降低结晶倾向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护发素/发膜: 与硅油、脂肪酸醇协同提升沉积效果
- 免洗型护肤品: 与合成酯类配伍增强肤感
- 彩妆底霜: 提供悬浮稳定性且不影响成膜性
配伍禁忌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可能产生沉淀 (需保持阳离子:阴离子比例>4:1)
- 高浓度电解质: 导致粘度显著下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 安全(1A类)(基于2017年评估报告)
- 眼刺激性: 浓度>3%可能引起轻度刺激
- 致敏率: 0.02% (200例临床观察)
适用人群限制
- 慎用情况: 受损皮肤、已知对季铵盐过敏者
- 孕妇适用性: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专门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分析
- 高端护发线: 作为"无硅油配方"的替代调理剂
- "天然宣称"争议: 虽含植物源性骨架但经深度化学改性
消费者教育要点
- 需澄清概念: 与普通羟乙基纤维素的性能差异
- 使用指导: 建议冲洗型产品中配合按摩促进沉积
7. 总结与展望
技术优势总结
- 多功能性: 同时提供流变调节与表面修饰功能
- 配方灵活性: 兼容多种乳化体系
未来研究方向
- 皮肤渗透性研究: 需明确硬脂基链对经皮吸收的影响
- 生物降解性评估: 当前数据不足 (环保合规压力增大)
详细毒理学数据摘要:
急性经口毒性(大鼠):LD50>2000mg/kg
皮肤累积刺激试验(兔子):浓度5%时未见明显刺激
基因毒性(Ames试验):阴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