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G-10 丁二醇

PPG-10 丁二醇

PPG-10 丁二醇
中文名:PPG-10 丁二醇
英文名:PPG-10 BUTANEDIOL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PPG-10 丁二醇专业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PG-10 Butylene Glycol
  • CAS号: 9003-13-8
  • 化学类别: 聚丙二醇(PPG)醚类衍生物

来源与生产

PPG-10 丁二醇是通过丁二醇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聚合反应合成的,聚合度(n=10)由生产工艺控制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溶剂与载体 通过氢键与极性分子结合,提高活性成分溶解性 充分证实 在5-15%浓度下可显著提升水杨酸等难溶成分的稳定性 (依据: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2016)
保湿剂 通过羟基基团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网络 中等证实 短期(4小时)保湿效果与甘油相当,但长效性需配合封闭剂 (参考:Skin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2019)
渗透促进 可能暂时松动角质层脂质排列 理论推测 体外实验显示0.1%咖啡因渗透率提升17%,但缺乏人体验证 (注:此机制基于初步体外研究)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聚醚主链 -(CH2CH(CH3)O)10- 分子量≈600 Da,亲水性(HLB≈7)
末端基团 -CH2CH(OH)CH2CH2OH 提供额外氢键位点

关键化学特性

  • 溶解度: 水、乙醇、丙二醇全溶,油脂不溶
  • 粘度: 25℃时≈50 cPs(10%水溶液)
  • CMC: 无明确临界胶束浓度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精华液/爽肤水: 3-8%作为活性物溶剂
  • 乳液: 1-5%辅助乳化稳定

已验证协同组合

  • 与透明质酸: 可降低高分子HA的黏腻感(1:2比例最佳)
  • 与神经酰胺: 提升脂质体分散性达40%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 202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参考:CIR 2015 Final Report)
  • 眼刺激: 5%浓度下兔模型无刺激
  • 致痘性: 无已知关联

适用人群注意

  • 敏感肌: 建议先做斑贴测试(0.5%阈值)
  • 孕妇: 无明确禁忌但缺乏专项研究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宣称分析

  • 高频宣称: "温和溶剂"、"轻盈保湿"
  • 争议宣称: "深层导渗"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7. 总结与展望

PPG-10 丁二醇作为多功能溶剂,其稳定性增强作用已获充分验证,但在渗透促进方面的应用仍需更多机理研究。未来可能通过分子量精准控制开发定向功能衍生物 (行业趋势:Green Chemistry, 2022)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