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中文名: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英文名: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别名:无
安全性:
5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腐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别名
甲基氯异噻唑啉酮 (INCI: Methylchloroisothiazolinone),缩写 MCI。商业名称:Kathon CG® (与甲基异噻唑啉酮复配物)。
天然/合成来源
完全合成来源的广谱防腐剂,通过化学合成制备。主要工业制备路线:
- 以硫代酰胺和卤代烷烃为原料的多步合成反应
- 最终产物为水溶性液体或粉末
主要应用领域
- 化妆品与个人护理产品:冲洗型产品主导 (洗发水、沐浴露)
- 家用清洁产品:洗涤剂、表面清洁剂
- 工业产品:胶粘剂、油漆、金属加工液
- 注:欧盟已禁止在驻留型化妆品中使用 (依据:EC No 1223/2009修订条例)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 |
---|---|---|---|---|
广谱防腐 | 与微生物细胞膜硫醇基团(-SH)不可逆结合,抑制脱氢酶活性,阻断能量代谢 | ★★★★☆ (体外实验充分) | 对革兰氏阳性/阴性菌、真菌均有高效 (参考:J Appl Microbiol. 2002) | 7-15 ppm* |
皮肤调理 | 理论推测通过抑制微生物减少炎症因子释放 | ★☆☆☆☆ | 无直接证据,纯属防腐功能延伸宣称 | N/A |
* 通常与甲基异噻唑啉酮(MI)以1:3比例复配使用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化学结构特性 | 物理化学性质 |
---|---|---|---|
异噻唑啉酮类 | 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 | 杂环化合物,含N/S/O原子,氯原子增强亲电性 | 分子量:149.6 g/mol,pH稳定范围:2-9,水溶性:>500g/L |
降解产物 | N-甲基丙酰胺衍生物 | 水解产物,丧失抗菌活性 | 碱性条件(pH>8)下加速降解 (参考:Contact Derm. 2014)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产品类型
- 冲洗型产品:洗发水(使用率>60%)、沐浴露、洗面奶
- 水性配方:乳液、湿巾(受限)
- 禁用产品:驻留型护肤品、彩妆、婴儿用品 (依据:SCCS/1613/19)
协同防腐体系
- 必须与甲基异噻唑啉酮(MI)复配(商品名Kathon CG,比例MCI:MI=1:3)
- 增效组合:苯氧乙醇(降低总浓度)、辛甘醇(提升抗真菌性)
- 拮抗组合:亚硫酸盐(还原降解)、氨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反应)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阈值与法规限制
- 欧盟:冲洗型产品≤15ppm,禁止驻留型产品 (SCCS/1633/21)
- 中国:最大允许浓度0.0015%(以MCI+MI总量计)
- 加拿大:限用并强制警示标签
不良反应数据
- 接触性皮炎发生率:欧洲报告占比7-15% (Contact Dermatitis 2020)
- 致敏机制:半抗原与皮肤蛋白共价结合引发IV型超敏反应
- 高风险人群: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受损者、儿童
适用肤质警示
- 避免使用:敏感性肌肤、皮炎病史、婴幼儿
- 相对安全场景:健康皮肤短期接触冲洗产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现状
全球市场逐年萎缩(年递减率8.2%),被苯氧乙醇/辛酰羟肟酸等替代。2023年市占率<5% (来源: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消费者认知调查
- 欧洲:73%消费者主动避免含MCI/MI产品
- 北美:过敏警示认知度达65%
- 亚洲:逐步加强监管,日韩已跟进欧盟限制
7. 总结与展望
关键科学共识
- 高效广谱防腐剂但致敏性风险突出
- 作用机制明确但缺乏护肤功效证据
- 仅适用于冲洗型产品且需严格控制浓度
未来发展趋势
- 逐步淘汰:欧盟拟全面禁止化妆品使用 (SCCS/1633/21意见稿)
- 替代技术:微银离子、发酵防腐剂、多元醇复配体系
- 研究方向:降解动力学控制、新型缓释载体降低暴露
专业建议
- 配方师:优先选用新型防腐体系,必须使用时严格遵守浓度上限
- 消费者:敏感肌人群彻底规避,使用前核查成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