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葡糖胺

甲基葡糖胺

甲基葡糖胺
中文名:甲基葡糖胺
英文名:METHYLGLUCAMINE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甲基葡糖胺 (Methylglucamin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Methylglucamine (或 1-Deoxy-1-(methylamino)-D-glucitol)

化学式: C7H17NO5

CAS号: 6284-40-8

天然来源与生产

甲基葡糖胺是半合成衍生物,主要来源:

  • 葡萄糖为起始原料,通过还原胺化反应合成
  • 核心反应:葡萄糖 + 甲胺 → 希夫碱中间体 → 催化还原
  • 商业产品纯度通常≥98%(化妆品级)(依据:ISO 16128天然指数认证标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pH缓冲剂 氨基基团质子化接受H⁺,羟基基团提供弱酸性,形成缓冲对 ★★★★☆
(充分证实)
在pH 3.5-6.5区间显示优异缓冲能力,优于传统三乙醇胺(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0) 0.5-2%
保湿增强剂 通过氢键结合水分子,增强角质层水合作用 ★★★☆☆
(临床证据有限)
离体皮肤测试显示TEWL降低18%(体外研究, IFSCC Magazine 2008) 1-3%
"美白增效"
注:间接作用
可能通过稳定配方pH值优化酪氨酸酶抑制剂活性 ★★☆☆☆
(理论推测)
无直接证据,需与活性成分复配验证(厂商宣称) N/A
金属离子螯合 羟基与氨基形成五元环螯合物,结合Fe²⁺/Cu²⁺ ★★★★☆
(充分证实)
log K稳定常数:Cu²⁺为8.2,Fe²⁺为5.3(Journal of Coordination Chemistry, 2015) 0.1-0.5%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分子特征
氨基糖醇衍生物 甲基葡糖胺
  • 分子量:195.21 g/mol
  • 熔点:128-131°C
  • 溶解度:水溶性>500g/L (20°C)
  • 四个羟基(亲水性)
  • 叔胺基团(pKa=9.2)
  • 手性中心:5个
关键官能团 N-甲基氨基基团
C1位羟基
  • 缓冲能力:pKa 9.2 (氨基), pKa ~12 (羟基)
  • 空间构象:椅式构象占主导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pH调节体系:替代三乙醇胺(TEA),降低亚硝胺风险
  • 精华/乳液:维持活性成分稳定性
  • 清洁产品:降低皂基体系刺激性

增效协同组合

  • + 维生素C衍生物:在pH 5.5时提升AA2G转化率27%(体外渗透研究)
  • + 螯合剂(EDTA二钠):重金属螯合效率提升3倍
  • + 透明质酸:协同提升角质层含水量(+32% vs 单独使用)(临床仪器测试)

配伍禁忌

  • 强酸性环境(pH<3)可能质子化失效
  • 高浓度阳离子表活可能产生沉淀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最高使用浓度5%)(CIR 2019最终报告)
  • 致敏性: 豚鼠最大化试验阴性
  • 眼刺激性: 兔眼试验显示可逆性轻微刺激(1%溶液)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敏感性皮肤 (pH缓冲价值)
  • 慎用: 破损皮肤 (可能产生刺痛感)
  • 孕妇: 无透皮吸收数据,建议避免高浓度

法规状态

  • 中国《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收录
  • 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批准
  • 无用量限制(除pH调节功能外)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主要作为功能性辅助成分出现在:

  • 药妆产品(占比68%)
  • "无添加"宣称产品(替代传统胺类)
  • 高稳定性维C配方(2020-2023年增长120%)

消费者认知分析

  • 认知度较低(仅12%消费者识别该成分)
  • 常被误认为"糖类保湿剂"(因"葡糖"命名)
  • 37%敏感性肌肤用户反馈"肤感温和"

市场趋势

2021-2023年新品使用量年增长15%,驱动因素:

  • 替代三乙醇胺的"更安全缓冲剂"需求
  • 亚洲市场"稳定型美白产品"开发热潮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不可替代的pH缓冲能力,尤其适用于弱酸性配方
  • 安全性优势明显优于传统有机胺类
  • 多重功能集成(缓冲+螯合+辅助保湿)

研究缺口与挑战

  • 需更多人体试验验证保湿功效
  • 高温下可能黄变(美拉德反应风险)
  • 与部分活性物(如蓝铜胜肽)的相容性数据缺乏

未来发展方向

  • 开发酯化衍生物增强脂溶性
  • 微生态护肤中的应用探索(pH调节价值)
  • 作为离子液体载体提升活性物透皮率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