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提取物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提取物
中文名:牡丹提取物
英文名:PAEONIA SUFFRUTICOSA EXTRACT
别名:牡丹根提取物、牡丹皮提取物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天然提取物 / 植物成分、抗氧化剂、抗炎剂、皮肤调理剂
成分简介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提取物是一种源自牡丹花的天然植物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它具有抗氧化、抗炎、美白和保湿等多重功效。首先,其丰富的多酚类化合物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皱纹和细纹。其次,抗炎特性有助于舒缓敏感皮肤,减轻红肿和刺激,适合易过敏肤质。此外,它能...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提取物 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学背景
INCI名称: Paeonia Suffruticosa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毛茛科芍药属落叶灌木,主要药用部位为根皮(丹皮)及花蕾,栽培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韩国。
传统应用与现代提取
- 传统医学应用:
- 中医典籍记载用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神农本草经》)
- 韩国传统医学用于抗炎和皮肤修复
- 现代提取工艺:
- 主要溶剂: 水/乙醇混合溶剂 (70-80%乙醇浓度最佳)
- 提取方法: 超声辅助提取(30-50℃)或超临界CO₂萃取
- 标准化指标: 通常以总酚含量≥8%或没食子酸当量≥5%为基准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SOD/GPx活性 | ★★★☆ (强体外/离体证据) | DPPH清除率IC₅₀=12μg/mL (强于VC) (J Ethnopharmacol 2018) | 0.5-2% |
| 抗炎 | 抑制NF-κB通路,降低TNF-α/IL-6/COX-2表达 | ★★★☆ (体外/动物模型) | LPS诱导巨噬细胞中NO抑制率82%(1mg/mL) (Int Immunopharmacol 2019) | 1-3% |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竞争性抑制),阻断α-MSH信号 | ★★☆☆ (体外证据) | 酪氨酸酶抑制率47.2%(100μg/mL) (Biosci Biotechnol Biochem 2014) | 2-5% |
| 抗衰老 | 抑制MMP-1/9活性,促进胶原I/III合成 | ★★☆☆ (初步体外) | UVB照射成纤维细胞中胶原合成↑28% (0.1%) (Phytother Res 2017) | 1-3% |
| 抗菌抗痘 | 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抑制TLR2激活 | ★☆☆☆ (有限证据) | 注:仅体外抑菌圈实验,缺乏临床验证 | 未确立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浓度范围 | 皮肤生物学功能 |
|---|---|---|---|
| 单萜苷类 | 芍药苷(Paeoniflorin) 氧化芍药苷(Oxypaeoniflorin) |
3-12% (根皮提取物) | 主要抗炎活性物,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
| 酚酸类 | 没食子酸(Gallic acid) 丹皮酚(Paeonol) |
没食子酸2-8% 丹皮酚0.5-2.5% |
抗氧化主力,调节MAPK信号通路 |
| 鞣质 | 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PGG) | 4-15% | 蛋白质交联,收敛作用,抗氧化协同 |
| 黄酮类 | 槲皮素(Quercetin) 芹菜素(Apigenin) |
0.1-0.8% | 紫外吸收,抑制酪氨酸酶 |
| 多糖 | 酸性杂多糖(PSP) | 8-20% (水提物) | 保湿,免疫调节 |
(注:成分比例因产地、部位和提取方式差异显著,根皮提取物活性成分浓度普遍高于花提取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要点
- pH稳定性: 最佳pH 5.0-7.0,强酸(pH<3)导致芍药苷水解
- 热稳定性: 避免>60℃长期处理,丹皮酚易挥发
- 配伍禁忌: 与高价金属离子(Fe³⁺/Al³⁺)形成沉淀
功效协同组合
- 抗氧化增效:
- + 维生素E: 再生酚羟基,自由基清除协同指数1.8
- + 积雪草提取物: 激活Nrf2通路互补
- 抗炎协同:
- + 红没药醇: 抑制COX-2与LOX双通路
- + 甘草酸二钾: 降低NF-κB核转位效率↑40%
- 美白协同:
- + 熊果苷: 酪氨酸酶抑制率从47%→78%(2%+3%)
- + 烟酰胺: 阻断黑素小体转运叠加效应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1-5%浓度下无刺激性 (CIR 2019)
- 致敏性: 临床报告率<0.3% (EU CosIng数据库)
- 光毒性: 3T3 NRU试验阴性 (OECD 432)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人群:
- 炎症性皮肤(玫瑰痤疮/湿疹)
- 光老化预防需求者
- 敏感性皮肤(经皮水分流失↓18%)
- 慎用情况:
- 孕期:注:传统医学记载活血作用,缺乏现代毒理学数据
- 华法林使用者:理论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分析
- 价格区间: 高端草本线(原料成本$80-150/kg)
- 宣称热点:
- "东方植萃"(86%东亚品牌采用)
- "无酸抗炎"(敏感肌替代水杨酸)
- "植物视黄醇"(注:此宣称缺乏作用机制相似性证据)
消费者认知偏差
- 正确定位: 辅助抗炎/抗氧化成分(非主力活性物)
- 常见误解:
- 误认为"牡丹花提取物=芍药提取物" (实际Paeonia lactiflora成分谱差异显著)
- 过度期待即时美白效果 (需8周以上持续使用)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总结
- 实证功效: 抗氧化/抗炎(证据等级B),辅助美白/抗老(证据等级C)
- 配方优势: 温和性(致敏率<0.3%),pH/温度适应范围广
- 核心局限: 透皮吸收率低(丹皮酚LogP=1.58),需载体优化
研发方向展望
- 技术突破点:
- 脂质体包裹提升芍药苷透皮率(当前<5%)
- 生物转化提高丹皮酚含量(真菌发酵法)
- 临床研究缺口:
- 人体抗光老化RCT试验(当前仅体外/动物数据)
- 玫瑰痤疮治疗有效性验证(Ⅱ期临床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