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籽油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籽油
中文名:牡丹籽油
英文名:PAEONIA SUFFRUTICOSA SEED OIL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皮肤调理剂、保湿剂、柔润剂、抗氧化剂、天然提取物 / 植物成分
成分简介
牡丹籽油是从牡丹植物种子中提取的天然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如亚油酸和油酸)以及维生素E等营养成分。在护肤中,它主要作为强效保湿剂,能深层滋润皮肤,改善干燥和粗糙问题;其抗氧化特性有助于对抗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减少细纹和皱纹;同时具有抗炎和舒缓作用,可缓解敏感肌肤的红肿和刺激,促进皮肤屏障修复。...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籽油专业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AEONIA SUFFRUTICOSA SEED OIL
植物来源
源自牡丹科芍药属落叶灌木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ews)的成熟种子。主要栽培于中国(河南洛阳、山东菏泽)、日本及韩国(来源:植物分类学记录)。
提取工艺
- 冷压法:机械压榨低温提取(≤45℃),保留热敏性成分
- 超临界CO₂萃取:无溶剂残留,获得高纯度油脂
- 精炼过程:通常经物理过滤除杂,避免化学精炼破坏活性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防护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SOD、CAT酶活性 | ★★★☆ (体外/离体研究) | DPPH清除率IC50=0.8mg/mL,强于普通植物油(J. Agric. Food Chem. 2010) | 3-10% |
| 屏障修护 | ω-3/6/9脂肪酸补充细胞间脂质,促进丝聚蛋白合成 | ★★★ (体外/临床观察) | 经表皮失水率(TEWL)降低23.7%(离体皮肤模型) | 5-15% |
| 抗炎舒缓 | 抑制COX-2/PGE2通路,降低TNF-α、IL-6表达 | ★★☆ (体外研究) | LPS诱导巨噬细胞NO生成抑制率62%(Phytother. Res. 2015) | 2-8% |
| 美白淡斑 | 潜在酪氨酸酶抑制作用(需更多证据) | ★☆ (初步研究) | 注:基于相似结构多酚的推测,缺乏直接人体证据 | 未确定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皮肤生物学功能 |
|---|---|---|---|
| 不饱和脂肪酸 | α-亚麻酸(ALA, C18:3ω3) | 35-45% | 抗炎前体,屏障修复关键组分 |
| 亚油酸(LA, C18:2ω6) | 25-32% | 神经酰胺合成底物,维持皮肤渗透屏障 | |
| 单不饱和脂肪酸 | 油酸(OA, C18:1ω9) | 20-28% | 促渗透剂,增强活性物输送 |
| 植物甾醇 | β-谷甾醇、菜油甾醇 | 0.8-1.5% | 抗炎,抑制TEWL,模拟皮脂膜结构 |
| 生育酚 | γ-生育酚、δ-生育酚 | 0.2-0.5% | 脂溶性抗氧化剂,防止脂质过氧化 |
| 多酚类 | 没食子酸、芍药苷衍生物 | 0.1-0.3% | 清除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释放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精华油/复方油:作为基础油(占比30-70%)
- 乳液/面霜:脂相组分(5-15%)
- 清洁产品:卸妆油/膏(10-20%)
- 防晒产品:抗氧化增效剂(3-8%)
推荐协同成分
- 神经酰胺NP:增强屏障修复(ALA促进神经酰胺合成)
- 维生素C衍生物:水/油相抗氧化协同(提升自由基清除率)
- 红没药醇:抗炎协同(抑制NF-κB通路)
- 角鲨烷:改善延展性,模拟皮脂膜
配方注意事项
- ALA氧化稳定性差,需配伍生育酚+迷迭香提取物抗氧化体系
- 避免与高浓度视黄醇(>0.5%)配伍,可能加剧刺激
- pH适应范围广(4.0-8.5),但酸性环境会加速水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等级)(CIR Expert Panel, 2020)
- 致敏率:<0.3%(低于多数坚果油)
- 致粉刺性:comedogenic rating 1(极低)
适用人群
- ✅ 干性/敏感性肌肤:首选修复功效
- ✅ 光老化肌肤:协同光防护
- ⚠️ 痤疮活动期:需控制用量(≤5%)
- ❌ 牡丹科植物过敏者禁用
使用限制
欧盟化妆品法规:无限制
中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未列入限用清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植萃线:单毫升价格0.8-1.5美元(普通植物油3-5倍)
- 宣称关键词:“东方植愈力”、“奢宠修护”、“皇家牡丹”
- 主要品类:精华油(32%)、面霜(28%)、面膜(19%)
消费者认知分析
- 正向认知:天然来源(87%)、文化附加值(76%)、肤感轻盈(68%)
- 认知误区:“美白特效”(过度宣称)、“替代药物”(法规风险)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
- 独特脂肪酸谱:高ω-3含量(ALA>35%)在植物油中罕见
- 活性成分协同:多酚-生育酚-甾醇天然抗氧化矩阵
- 安全性优势:低致敏、非致粉刺特性
应用局限
- 氧化稳定性差,需强化防腐体系
- 功效临床数据不足(尤其人体试验)
- 成本制约大规模应用
研究方向
- 微胶囊化技术提升ALA稳定性
- 牡丹籽油纳米乳透皮机制研究
- 玫瑰痤疮/特应性皮炎临床功效验证
结论声明:牡丹籽油作为特色功能油脂,在屏障修复和抗氧化领域具备应用潜力,但需理性看待其文化溢价,反对将其神化为“万能护肤油”。配方开发应聚焦脂肪酸核心价值,结合稳定性技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