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酸 TEA 盐
棕榈酸 TEA 盐
中文名:棕榈酸 TEA 盐
英文名:TEA-PALMITATE
别名:三乙醇胺棕榈酸盐、TEA 棕榈酸盐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棕榈酸 TEA 盐是一种由棕榈酸和三乙醇胺反应形成的盐类成分,常见于护肤和化妆品中。它主要作为乳化剂,帮助混合油性和水性成分,使产品如乳霜、乳液和清洁剂保持稳定均匀。此外,它具有表面活性,能产生泡沫,适用于洗面奶和沐浴露等清洁产品,增强去污效果。它还可能作为增稠剂,提升产品质地和粘度,同时提供润滑感...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棕榈酸 TEA 盐 (TEA-Palmitate)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TEA-Palmitate
化学名称: 棕榈酸三乙醇胺盐
CAS号: 5807-17-4
分子式: C16H31O2·C6H15NO3
天然来源与生产
通过三乙醇胺(TEA)与棕榈酸(Palmitic acid)进行中和反应合成:
C15H31COOH + N(CH2CH2OH)3 → C15H31COO- +HN(CH2CH2OH)3
- 棕榈酸来源: 主要从棕榈油、动物脂肪等天然油脂水解获得
- 工业纯度: 化妆品级 ≥95% (含微量游离酸/胺)
- 物理形态: 白色至淡黄色蜡状固体或糊状物 (依纯度而异)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特性通过降低表面张力实现清洁/乳化功能;脂肪酸组分通过角质层整合增强屏障功能。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乳化稳定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液晶结构 | 强 (体外/配方实证) | 在O/W乳霜中形成α-凝胶相增强稳定性 (来源:胶体与界面科学期刊) | 1-5% |
| 温和清洁 | 胶束包裹油脂污垢,弱于硫酸盐类表面活性剂 | 中等 (体外测试) | CMC≈0.1mM,清洁力为SLS的40-60% (来源:表面活性剂特性数据库) | 0.5-3% |
| 屏障支持 | 棕榈酸整合入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 | 理论推测 | 注:基于脂肪酸透皮研究,无直接人体证据 (来源:皮肤药理学报) | 未知 |
| 肤感改善 | 降低配方粘腻感,提升铺展性 | 强 (感官评估) | 在护手霜中显著降低"残留感"评分(p<0.01) (来源:IFSCC论文集) | 0.5-2% |
| 抗衰老* | 宣称通过脂肪酸营养供给 | 微弱 | 注:仅为厂商宣称,缺乏机制研究 | -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功能角色 |
|---|---|---|---|
| 主活性物 | 棕榈酸三乙醇胺盐 | 分子量:349.5 g/mol pKa≈4.9 (酸)/7.8(胺) |
表面活性剂/乳化剂 |
| 典型杂质 | 游离棕榈酸 游离三乙醇胺 |
占比<5% 占比<1% |
可能影响pH稳定性 潜在致敏源 |
| 结构特征 | C16饱和脂肪酸链 亲水三乙醇胺头基 |
疏水链长:16碳 HLB值≈12-14 |
决定乳化类型(O/W) 影响清洁力温和度 |
关键化学特性
- pH敏感性: pH<5时解离为游离酸 (降低水溶性)
- 离子配伍禁忌: 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沉淀
- 热稳定性: 分解温度>160°C (常规加工安全)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清洁产品: 洗面奶/沐浴露 (复配主表活)
- 乳化体系: 面霜/防晒霜 (O/W乳化剂)
- 特殊剂型: 卸妆乳/剃须膏
增效协同组合
- 清洁增效: 椰油酰基羟乙基磺酸钠 (降低刺激)
- 稳定增效: 鲸蜡醇 (增强液晶结构强度)
- 功能协同: 神经酰胺 (补充脂质屏障组分)
配方要点
需维持pH>6.0防止解离,避免与高浓度电解质配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 (浓度≤5%) (来源:CIR 2019最终报告)
- 致敏性: 极低 (动物试验Buehler测试阴性)
- 亚硝胺风险: 含仲胺结构,需控制亚硝化试剂 (来源:SCCS/1615/19意见书)
适用人群警示
- 推荐: 健康肌肤、干性肌肤
- 谨慎使用:
- 受损屏障皮肤 (可能加剧刺激)
- 三乙醇胺敏感者
- 孕妇/哺乳期: 无特定禁忌 (限外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中端清洁/乳霜产品: 替代SLS的温和宣称
- "无硫酸盐"配方: 常与椰油基葡糖苷等复配
- 宣称重点: "植物来源脂肪酸" (实际常混合来源)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 "天然棕榈酸=全成分天然" (忽略合成工艺)
- 误区2: "脂肪酸盐=皮肤营养补充" (缺乏透皮证据)
- 科普重点: 阐明乳化剂核心功能,管理抗衰老等过度期望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优势: 性价比高的O/W乳化剂,提供优异肤感
- 局限: 功能单一,无额外生物活性
- 安全阈: 配方浓度≤5%时风险可控
研究与发展方向
- 精准纯化: 降低游离胺含量 (亚硝胺风险控制)
- 绿色工艺: 酶催化合成提升可持续性
- 功能拓展: 与信号脂质复配增强屏障修复实证
结论: 作为经典阴离子乳化剂,在科学应用框架下仍是安全有效的配方工具,但需警惕过度功效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