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克三唑
奥克三唑

中文名:奥克三唑
英文名:OCTRIZOL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防晒
成分详细分析
奥克三唑 (Octinoxate)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Octinoxate (Ethylhexyl Methoxycinnamate)
CAS号: 5466-77-3
化学式: C18H26O3
来源与历史背景
奥克三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最早于20世纪50年代开发为紫外线吸收剂,现为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化学防晒剂之一 (来源:FDA防晒活性成分历史档案)。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UVB防护 | 吸收290-320nm波长紫外线,通过苯环共轭结构将光能转化为热能 | 充分证实 | SPF值与浓度呈线性关系 (最高7.5%) (依据:FDA防晒剂测试标准) | 2-7.5% |
抗氧化辅助 | 可能通过减少UV诱导的ROS生成间接发挥抗氧化作用 | 理论推测 | 体外实验显示可降低脂质过氧化水平 (参考:2012年体外研究,未验证人体效果)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肉桂酸酯衍生物 | 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 | 脂溶性、分子量290.4、logP=6.1 |
光吸收基团 | 苯甲酰共轭系统 | ε=24,000 L/(mol·cm) @310nm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 乳霜/喷雾/慕斯等剂型
- 彩妆品: 粉底液、BB霜等含防晒功能产品
常见协同成分
- Avobenzone: 互补UVA防护但需稳定剂
- Octocrylene: 提升光稳定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要点
- CIR评级: 安全使用浓度≤7.5% (参考:CIR 2019年报告)
- 争议点: 潜在内分泌干扰作用 *注:基于动物实验,人类相关性尚不明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作为平价防晒剂广泛应用于开架产品,但近年因环境争议(珊瑚礁毒性)导致部分市场限制使用 (来源:2021年夏威夷防晒法案)。
7. 总结与展望
奥克三唑是经过充分验证的UVB防护剂,但面临环境相容性改良需求。未来可能向高分子量衍生物方向发展以降低系统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