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杆菌/山嵛菜根发酵产物提取物
乳酸杆菌/山嵛菜(WASABIA JAPONICA)根发酵产物提取物

中文名:乳酸杆菌/山嵛菜根发酵产物提取物
英文名:LACTOBACILLUS/WASABIA JAPONICA ROOT FERMEN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抗氧化
成分详细分析
乳酸杆菌/山嵛菜(WASABIA JAPONICA)根发酵产物提取物:全面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LACTOBACILLUS/WASABIA JAPONICA ROOT FERMENT EXTRACT
原料来源与生产工艺
- 植物来源:山嵛菜(Wasabia japonica),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传统用于日本料理
- 微生物菌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p.),通常选用特定益生菌株(如植物乳杆菌)
- 发酵工艺:
- 山嵛菜根部经清洗粉碎后制成基质
- 在受控发酵罐中接种乳酸杆菌(厌氧条件,30-37°C)
- 发酵周期通常为48-72小时
- 终止发酵后经离心、过滤及低温浓缩提取
- 最终形态:水溶性棕褐色液体,特征性硫磺气味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保护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内源性抗氧化酶(SOD, CAT)表达 | 强(体外+离体) | 在UVB照射的角质细胞中降低50% ROS生成(1%浓度)(J. Agric. Food Chem. 2018) | 0.5-2% |
抗炎舒缓 | 抑制NF-κB信号通路,降低TNF-α, IL-6, IL-8等促炎因子释放 | 中强(体外) | 在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中抑制80% IL-6产生(2%浓度)(Int Immunopharmacol. 2020) | 1-3% |
屏障修复 | 上调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LOR)基因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合成 | 中(体外+离体) | 3D表皮模型中增加40%屏障相关蛋白表达(厂商技术白皮书) | 2-5% |
抗菌平衡 | 发酵产生的有机酸降低pH,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如痤疮丙酸杆菌) | 强(体外) | 对痤疮丙酸杆菌抑菌圈直径达12mm(5%浓度)(J Appl Microbiol. 2019) | 3-5% |
美白亮肤 | 推测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干扰黑色素转运 | 弱(理论推测) | *注:机制基于成分相似性推测,缺乏直接证据*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生物活性贡献 |
---|---|---|---|
异硫氰酸酯类 | 6-甲基亚磺酰基己基异硫氰酸酯(6-MSITC) | 挥发性硫化物,水溶性 | 主要抗氧化/抗炎载体(占活性物40-60%) |
有机酸 | 乳酸、乙酸、短链脂肪酸 | pH 3.5-4.5,离子化 | 提供酸性环境,抗菌,促进角质更新 |
多肽/氨基酸 | 发酵衍生寡肽(<3kDa) | 热不稳定,两性分子 | 屏障修复信号分子,促进胶原合成 |
维生素 | B族维生素,维生素C衍生物 | 光敏性,抗氧化 | 辅助抗氧化,参与细胞代谢 |
多糖 | β-葡聚糖,果胶类 | 高分子量,增稠性 | 保湿,免疫调节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类型
- 最佳载体:水性精华(pH 4.0-5.5),凝胶,乳液
- 稳定性限制:
- 避免高温(>40℃导致活性物降解)
- 避光保存(光敏性成分)
- 慎与高浓度金属离子配伍(螯合效应)
增效协同组合
- 屏障修复:神经酰胺 + 胆固醇 + 本提取物 → 提升FLG表达300%(Exp Dermatol. 2021)
- 抗痘组合:水杨酸(0.5-2%) + 本提取物 → 协同抑制痤疮杆菌生物膜
- 抗氧化网络:维生素E + 阿魏酸 + 本提取物 → 自由基清除能力提升2.5倍
- 舒缓敏感肌:红没药醇 + 积雪草苷 + 本提取物 → 降低TRPV1受体过度激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乳酸杆菌发酵产物属安全(Safe)等级(浓度≤5%)(CIR 2016)
- 致敏性:临床报告极低(<0.01%),但含硫化合物可能致敏
- 光毒性:无报告(区别于伞形科植物)
适用人群与禁忌
- 推荐适用:
- 油痘肌(调节菌群+抗炎)
- 氧化压力肌(城市污染,蓝光暴露)
- 轻中度玫瑰痤疮
- 使用禁忌:
- 活动性皮肤损伤(溃疡,开放性伤口)
- 硫过敏史患者
- *慎用:与维A酸类联用可能加剧刺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分析
- 高端功能性护肤:精华类产品单价>$50/30ml
- 宣称关键词:微生态平衡,抗污染,素食友好,日本传统植萃
- 代表产品:Tatcha®抗痘精华,Drunk Elephant®微生态面霜
消费者认知误区
- "发酵=高浓度活性物":注:实际活性物浓度取决于发酵工艺,需第三方检测验证
- "即刻清凉感=高效":注:清凉感源于异硫氰酸酯挥发,非功效指标
- 科学共识:83%皮肤科医生认可其辅助抗炎价值,但非一线治疗成分(JCD 2022调查)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证据确凿的功效:抗氧化(★★★☆),抗菌(★★★☆),抗炎(★★★)
- 潜力功效:屏障修复(★★☆),需更多人体试验
- 安全边际:适用多数肤质,浓度≤5%时刺激性低
研究缺口与未来方向
- 关键缺口:
- 长期人体试验数据不足(>12周)
- 特定菌株-底物组合的构效关系不明确
- 创新方向:
- 微囊化技术提升6-MSITC稳定性
- 与皮肤菌群互作的宏基因组学研究
- 特异性靶向TRP通道的抗敏机制探索
结论声明:该发酵提取物作为多靶点功能性原料,在抗氧抗炎领域具显著科学价值,但需规范工艺标准并补充临床数据以验证部分宣称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