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杆菌/人参根发酵产物滤液

乳酸杆菌/人参根发酵产物滤液

乳酸杆菌/人参根发酵产物滤液
中文名:乳酸杆菌/人参根发酵产物滤液
英文名:LACTOBACILLUS/PANAX GINSENG ROOT FERMENT FILTR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乳酸杆菌/人参根发酵产物滤液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Lactobacillus/Panax Ginseng Root Ferment Filtrate

原料类型与定义

通过乳酸杆菌属(通常为Lactobacillus plantarumL. rhamnosus)对人参(Panax ginseng C.A. Meyer)根部进行厌氧发酵,去除菌体后获得的澄清液体滤液。包含发酵代谢产物及人参活性成分的降解/转化产物。

原料来源

  • 人参基材:通常选用4-6年生栽培人参根(韩国红参或中国山参)
  • 菌株来源:益生菌菌株(常见于泡菜、发酵乳制品)
  • 发酵工艺:多阶段控制发酵(温度30-37°C,pH 5.5-6.5,时长5-15天)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屏障修复强化 上调丝聚蛋白(FLG)、兜甲蛋白表达;促进神经酰胺合成酶活性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强证据 增加角质层脂质密度23%(离体皮肤模型, 3%浓度)(J Invest Dermatol. 2020) 1-5%
抗氧化/抗光老化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抑制MMP-1表达 体外/动物模型中等证据 减少UVB诱导的胶原降解达41%(小鼠模型, 2%浓度)(Photodermatol Photoimmunol Photomed. 2021) 2-7%
微生态平衡调节 分泌抗菌肽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竞争性占位;调节TLR受体表达 体外研究证据 抑制C. acnes生物膜形成(MIC=0.8%)(Benef Microbes. 2019) 0.5-3%
抗炎舒缓 抑制TNF-α、IL-6分泌;阻断NF-κB信号通路 体外/人体斑贴试验证据 降低LPS诱导的IL-8分泌62%(角质形成细胞)(Int J Cosmet Sci. 2022) 1-4%
"抗衰除皱" 可能通过激活成纤维细胞增殖 初步体外证据 体外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增加18%(厂商数据,需独立验证)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与功能贡献
人参皂苷代谢物 Compound K (CK), Rh2, PPD 皂苷经微生物β-葡萄糖苷酶水解产物,生物利用度提升3-5倍,主要抗氧化/抗炎载体
短链脂肪酸 乙酸、丁酸、乳酸 维持皮肤酸性pH(4.5-5.5),抑制病原菌,促进屏障修复
微生物代谢物 细菌素、多肽、γ-氨基丁酸 抗菌/信号传导作用,调节皮肤神经感知(舒缓刺痛)
酚酸类 香草酸、对香豆酸 人参多酚发酵降解产物,清除自由基主力(ORAC值≈850 μmol TE/g)
多糖片段 阿拉伯半乳聚糖(<5kDa) 免疫调节活性,促进朗格汉斯细胞成熟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精华/安瓶:水基体系(pH 5.0-6.5),建议添加量2-7%
  • 乳液/面霜:O/W乳化体系(避免高温相加入)
  • 面膜:无纺布或凝胶基质
  • 头皮护理:洗发水/头皮精华(控油抗屑)

增效协同组合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NP(3:1配比增强脂质合成)
  • 抗氧化网络:+ 维生素E(再生氧化型Compound K)
  • 微生态平衡:+ α-葡聚糖寡糖(益生元效应)
  • 光保护:+ 依克多因(协同降低MMP-1表达)

配伍禁忌

  • 避免与强氧化剂(如>10%过氧苯甲酰)直接混合
  • pH < 3.5体系可能导致活性肽沉淀
  • 高浓度螯合剂(EDTA >0.5%)降低金属酶活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1(安全,无使用限制)(CIR 2018)
  • 致敏率:<0.3%(人体重复刺激试验)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阴性(5%浓度)

适用人群

  • 推荐:屏障受损肌、敏感肌、衰老肌、痤疮肌(炎症型)
  • 慎用:真菌性皮炎活动期(马拉色菌可能利用发酵碳源)
  • 孕妇:无致畸报告,但缺乏大规模临床数据

使用注意事项

  • 开封后需冷藏(<10°C)防止二次发酵
  • 含有机酸,用A醇/果酸时建议间隔30分钟
  • 深肤色人群注意高浓度使用可能暂时性角质染色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高端抗衰线(单价>$80/30ml)及药妆修复线核心成分
  • "发酵护肤"概念代表成分(2021-2025 CAGR 12.3%)(Mintel数据)
  • 韩系品牌(如Sulwhasoo, Whoo)使用率超65%

宣称趋势

  • 科学支持宣称:"经证实增强皮肤屏障功能"、"实验室测试减少刺激反应"
  • 过度宣称案例:"替代肉毒杆菌"、"7天逆转肌龄"(缺乏人体临床证据)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认为含"活菌"(实际为灭菌滤液)
  • 与普通人参提取物功效混淆(发酵后生物活性差异显著)
  • 过度期待"即时焕肤"效果(需持续使用≥28天)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通过微生物转化提升人参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
  • 具备多通路作用:屏障修复(A级证据)> 抗氧化(B级)> 微生态调节(B级)
  • 提供生物发酵活性组分,区别于传统化学合成成分

局限性

  • 成分复杂性导致标准化困难(HPLC指纹图谱采纳率<30%)
  • 长期使用(>6月)效果维持性数据缺乏
  • 渗透动力学研究不足(尤其毛囊靶向递送)

未来研究方向

  • 开发菌株定向筛选技术(CRISPR编辑增强特定代谢物)
  • 探索皮肤-肠道轴关联性(口服外用协同效应)
  • 建立活性标志物检测标准(如Compound K≥0.8ppm)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