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酚
丹皮酚
中文名:丹皮酚
英文名:PAEONOL
别名:牡丹酚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抗氧化剂、抗炎剂、美白祛斑、天然提取物 / 植物成分
成分简介
丹皮酚是从牡丹皮中提取的一种天然活性成分,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它具有抗炎作用,能有效减轻皮肤红肿和炎症,适用于敏感或痤疮肌肤。同时,丹皮酚具有抗氧化特性,可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此外,它能抑制黑色素生成,帮助美白和均匀肤色,改善暗沉。丹皮酚还具备抗过敏效果,能舒缓皮肤不适,减少刺激反应...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丹皮酚 (Paeonol)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aeonol (丹皮酚)
- 化学名: 2'-Hydroxy-4'-methoxyacetophenone
- CAS号: 552-41-0
- 分子式: C9H10O3
自然来源与提取工艺
丹皮酚主要来源于芍药科植物(如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或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的根皮(注:传统中药称“牡丹皮”)。现代提取方法包括:
- 有机溶剂萃取(如乙醇回流)
- 超临界CO2萃取(注:更高纯度但成本较高)
(依据: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6; 传统中药典籍《本草纲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抗氧化防御 | 强(体外+动物模型) | 显著降低UVB诱导的MDA生成(p<0.01) | 0.1-0.5% |
| 抗炎 | 抑制NF-κB和MAPK通路,降低IL-6、TNF-α表达 | 中等(体外+小鼠模型) | 对TPA诱导的耳肿胀抑制率达72% | 0.2-1% |
| 美白淡斑 | 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竞争性抑制),减少黑素小体转移 | 初步(仅体外研究) | 对蘑菇酪氨酸酶抑制IC50=3.2μM | 人体数据不足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 酚类衍生物 | 丹皮酚(Paeonol) | 白色针状结晶,熔点50℃ |
| 糖苷结合物 | Paeonoside | 水溶性增强,需酶解释放活性成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配方应用类型
- 抗衰老精华:与维生素E、白藜芦醇协同增强抗氧化网络
- 舒缓面膜:搭配红没药醇、泛醇缓解急性刺激
增效组合
- 茶多酚:协同清除不同自由基物种
- 透明质酸:缓解丹皮酚可能的干燥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级: 1(安全)(参考:CIR 2015评估)
- 皮肤刺激性: 浓度≤2%时未见明显刺激
使用限制
- 孕妇慎用:缺乏足够生殖毒性数据
- 配伍禁忌:避免与高pH(>8)体系配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草本抗敏”、“东方植萃”概念产品中,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低于烟酰胺等主流成分(注:需结合教育营销提升认知)。
7. 总结与展望
丹皮酚作为传统中药活性成分,其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已获较好证据支持,但在美白等领域仍需更多临床验证。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纳米载体技术提高透皮率
- 与其他植物活性物的协同配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