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叶岩白菜根提取物
厚叶岩白菜(BERGENIA CRASSIFOLIA)根提取物

中文名:厚叶岩白菜根提取物
英文名:BERGENIA CRASSIFOLIA ROOT EXTRACT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厚叶岩白菜(BERGENIA CRASSIFOLIA)根提取物成分专业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ERGENIA CRASSIFOLIA ROOT EXTRACT
植物来源与背景
厚叶岩白菜(Bergenia crassifolia)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岩白菜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中亚、西伯利亚及中国西北地区。其根部在传统医学中常用于抗炎和伤口愈合 (参考:俄罗斯传统草药学记载)。
提取工艺
- 常用溶剂:水或乙醇-水混合溶液
- 提取部位:干燥根茎
- 关键工艺参数:温度控制在60℃以下以避免多酚降解 (依据: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活性特征
该提取物的核心活性来自其高含量的鞣质类(特别是bergenin)和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 (依据:Phytochemistry, 2017)。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抗氧化 | 清除ROS,上调Nrf2/ARE通路 | 强(体外+动物模型) | 0.5%浓度下DPPH清除率达78%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6) | 0.1-1% |
抗炎 | 抑制COX-2和TNF-α表达 | 中等(体外研究) | 在LPS诱导的巨噬细胞模型中显示剂量依赖性抑制 (Planta Medica, 2018) | 0.2-0.5% |
皮肤屏障修复 | 推测通过促进丝聚蛋白表达 | 初步证据 | 体外角质形成细胞模型显示FLG mRNA上调 (厂商提供数据) | 未知 |
"抗衰老" | 厂商宣称抑制MMP-1 | 薄弱 | 注:仅单次体外实验报告,缺乏临床验证 | 未明确 |
详细抗氧化机制:
Bergenia crassifolia提取物中bergenin(C-glycosidic tannin)能直接中和羟自由基(•OH)和超氧阴离子(O2•−),并通过激活Keap1/Nrf2通路增加细胞内抗氧化酶(SOD、CAT)的表达 (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 2019)。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含量范围 |
---|---|---|---|
鞣质类 | Bergenin(岩白菜素) | 水溶性,稳定pH 3-8 | 4-8%干重 |
酚酸类 | 没食子酸、鞣花酸 | 光敏感,需避光保存 | 1.2-2.5% |
黄酮类 | 槲皮素衍生物 | 脂溶性较强 | 0.3-0.8% |
多糖类 | 阿拉伯半乳聚糖 | 高分子量(10-50kDa) | 3-5% |
关键活性物质特性
- Bergenin:特征性标记物,熔点238-240℃,LogP≈0.37(低皮肤渗透性)
- 鞣花酸:需配伍渗透增强剂(如卵磷脂)以提高生物利用度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水基体系:爽肤水、精华液(利用其水溶性成分)
- 乳化体系:需注意pH稳定性(理想pH 5-6)
- 防晒产品:与物理防晒剂协同增强抗氧化保护
增效组合
- 维生素E:协同自由基清除(醌类与生育酚的氧化还原循环)
- 积雪草提取物:联合增强抗炎效果(TGF-β通路互补)
- 透明质酸:改善干燥皮肤条件下的活性物递送
配伍禁忌
避免与高浓度金属离子(如ZnSO4)配伍,可能导致多酚沉淀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20)。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数据
- CIR评估:1-5%浓度下无皮肤刺激性报告 (CIR Expert Panel, 2018)
- 细胞毒性:HaCaT细胞测试显示CC50>100μg/mL
- 光毒性:3D皮肤模型测试阴性(即使含0.8%鞣花酸)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敏感性皮肤(基于其抗红潜力)
- 慎用:重度痤疮(鞣质可能影响皮脂流动性)
- 孕妇:缺乏足够安全性数据,建议避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高端抗敏系列:常与Calming、Soothing等宣称关联
- 俄罗斯/东欧品牌:作为传统草药成分重点推广
- Clean Beauty:符合"天然来源"营销趋势
消费者教育盲区
多数消费者误认为其"抗衰老"效果等同于视黄醇,需强调其抗氧化保护而非直接抗皱 (来源:消费者调研数据)。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作为多酚复合系统,其抗氧化/抗炎特性有扎实研究基础,但需更多临床级功效验证(特别是屏障修复方向)。
研发建议
- 剂型创新:开发纳米载体提高bergenin透皮率
- 功效验证:设计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尤其针对敏感肌改善)
- 可持续采购:野生资源有限,需推动人工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