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椒果
胡椒(PIPER NIGRUM)果
中文名:胡椒果
英文名:PIPER NIGRUM (PEPPER) FRUIT
别名:无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天然提取物/植物成分
成分简介
胡椒(PIPER NIGRUM)果,即黑胡椒的果实提取物,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功能性成分。它具有抗氧化特性,富含胡椒碱等化合物,能中和自由基,延缓皮肤老化过程。同时,其抗炎作用有助于舒缓敏感或发红皮肤,减少刺激。在护肤品中,胡椒果提取物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肤色和纹理,并可能增强其他活性成分的...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胡椒(PIPER NIGRUM)果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PIPER NIGRUM FRUIT EXTRACT (或 PIPER NIGRUM FRUIT POWDER 等衍生形式)
植物来源: 胡椒科 (Piperaceae) 植物 Piper nigrum 的成熟或未成熟果实,经干燥后提取或粉碎处理 (依据:WHO Monographs on Selected Medicinal Plants, 1999)。
提取与加工方式
- 常见形式: 水/乙醇提取物、超临界CO₂提取物、精油或微粉化粉末
- 活性保留: 提取工艺显著影响生物碱(如胡椒碱)和挥发油含量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3)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皮肤作用机制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 抗氧化 | 胡椒碱通过清除ROS、激活Nrf2/ARE通路增强细胞内抗氧化酶表达 | 体外研究强支持,人体证据有限 | 0.1%胡椒提取物可减少UVB诱导的脂质过氧化达62% (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 2016) | 0.05-0.2% |
| 抗炎 | 抑制NF-κB通路及COX-2表达,降低IL-6、TNF-α等促炎因子 | 体外及动物模型支持 | 胡椒碱(10μM)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反应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 | 数据不足 |
| 促进渗透增强剂 | 胡椒碱可能暂时改变角质层脂质排列,增加药物透皮吸收 | 体外皮肤模型证据 | 与空白对照比,0.5%胡椒碱可使某些药物渗透率提高3-5倍 (Drug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Pharmacy, 2011) | 0.1-1%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皮肤相关活性 |
|---|---|---|---|
| 生物碱 | 胡椒碱(piperine)、胡椒林碱(piperlongumine) | 脂溶性,稳定性中等 | 抗氧化、抗炎、潜在透皮促进 |
| 挥发油 | β-石竹烯、柠檬烯、蒎烯 | 易挥发,需包埋技术 | 抗菌、轻微促循环 |
| 多酚类 | 儿茶素、槲皮素衍生物 | 水溶性,抗氧化敏感 | 自由基清除、UV防护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功能性添加剂: 抗氧化精华(与VC、VE联用)、抗痘产品(与茶树油协同)
- 增效剂: 在含药妆品(如视黄醇)中可能提升渗透 (注:需谨慎评估刺激性风险)
已验证协同组合
- 姜黄素+胡椒碱: 生物利用度提升2000% (Planta Medica, 1998)
- 绿茶多酚+胡椒提取物: 协同抗氧化指数1.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要点
- CIR评级: 1%以下浓度安全 (CIR Final Report, 2016)
- 潜在刺激: 高浓度可能引发灼热感,敏感肌需谨慎
- 光敏性: 未报告明确光毒性
适用场景限制
- 避免组合: 与高浓度酸类(>5%甘醇酸)可能加剧刺激
- 孕妇慎用: 缺乏足够安全性数据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流产品类型: 多出现在"天然活性成分"定位的抗衰老、提亮产品中
消费者认知误区: 常被误认为仅有"温热促循环"作用,忽视其分子层面抗氧化价值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 胡椒果提取物作为多靶点活性成分,尤其在抗氧化-抗炎联合作用方面具有开发潜力。
研究缺口: 需更多人体临床试验验证其透皮促进作用及长期使用安全性。
应用趋势: 微囊化技术可能解决其稳定性问题,拓展在敏感肌配方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