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醇聚醚-50
月桂醇聚醚-50

中文名:月桂醇聚醚-50
英文名:LAURETH-50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月桂醇聚醚-50 (Laureth-50)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Laureth-50 (月桂醇聚醚-50)
化学名称: 聚氧乙烯(50)月桂醚 (Polyoxyethylene (50) Lauryl Ether)
CAS号: 9002-92-0 (同系列化合物通用CAS,具体取决于EO数)
EINECS号: 500-002-6
来源与制备
月桂醇聚醚-50是一种完全合成的化学成分,通过以下反应制备:
- 原料: 月桂醇 (Lauryl Alcohol, C12H25OH,源自椰子油或棕榈油的氢化) 与 环氧乙烷 (Ethylene Oxide, EO)。
- 反应过程: 在催化剂(如碱金属氢氧化物)存在下,通过乙氧基化反应 (Ethoxylation) 合成。数字“50”表示平均聚合的环氧乙烷单元数。(依据:有机合成化学与工业制备标准)
- 纯度与规格: 商业产品可能含有少量未反应的月桂醇和聚乙二醇副产物,需符合化妆品级纯度标准。
功能类别
- 表面活性剂 - 清洁剂
- 乳化剂 - O/W (油包水) 型乳化剂
- 增溶剂 - 用于增溶油溶性成分
- 发泡剂 - 辅助发泡 (但发泡力随EO数增加而减弱)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作为高EO数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月桂醇聚醚-50的主要功能基于其物理化学性质,而非直接的“活性”皮肤益处。其宣称功效多与配方整体性能相关。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典型) |
---|---|---|---|---|
乳化作用 | 分子同时具有亲水(聚氧乙烯链)和亲油(月桂基)端,吸附在油水界面,显著降低界面张力,形成稳定的O/W乳液微滴。 | 高 (充分证实) | 大量胶体与界面化学研究证实其乳化效率。HLB值高(~18-20),非常适合O/W体系。(依据:胶体化学教科书及配方手册) | 1% - 5% |
温和清洁 | 通过胶束化作用,增溶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污垢。由于EO链长,其临界胶束浓度(CMC)较低,形成的胶束较大,对皮肤角质层的渗透性较低,因此相对温和。 | 中至高 | 体外皮肤刺激模型(如EpiDerm™)显示,其刺激性远低于低EO数表面活性剂(如Laureth-2)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SLS)。(参考:体外毒理学研究) | 0.5% - 10% (于清洁产品中) |
增溶作用 | 其胶束内核可容纳疏水性物质(如香精、油溶性维生素、某些防腐剂),使其均匀分散于水相中。 | 高 (充分证实) | 是化妆品中经典的增溶剂,用于透明配方体系。增溶能力与EO数相关,EO=50时增溶能力较强。(依据:药剂学与化妆品科学) | 0.1% - 2% (用于增溶时) |
“保湿”或“调理” | 其亲水长链可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亲水膜,减少经皮水分流失(TEWL)的感知,或通过乳化体系输送保湿剂。 | 低 (主要为间接效应或宣称) | 无直接证据表明其本身是有效的保湿剂。任何保湿效果几乎完全归因于其乳化输送的油相或保湿成分,而非该成分本身。 (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 | N/A |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温和清洁性
月桂醇聚醚-50的温和性主要源于其高分子量和长亲水链。其庞大的水合聚氧乙烯层(约50个EO单位)在胶束表面形成厚厚的空间屏障,这导致:
- 与皮肤蛋白的相互作用减弱,减少变性风险。
- 穿透角质层的能力显著降低,从而减少潜在刺激。(依据:关于表面活性剂结构与刺激性关系的综述研究)
然而,它仍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极高浓度或长时间接触仍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功能暂时性削弱。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结构 | 基本理化性质 |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聚氧乙烯型烷基醚) |
月桂醇聚醚-50 结构式: C12H25-(OCH2CH2)50-OH |
|
注: “50”为平均环氧乙烷加成数,商业产品是不同聚合度物质的混合物,其分子量分布影响性能。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产品类型
- 清洁产品: 沐浴露、洗面奶、洗发水(作为次要表面活性剂,提供温和性和增稠作用)
- 乳化体系: 膏霜、乳液(作为主乳化剂或辅助乳化剂,用于O/W体系)
- 透明溶液: 精华液、化妆水(作为增溶剂,溶解香精或精油)
- 其他: 某些药物载体、家用洗涤剂(由于成本较高,在化妆品中更常见)
协同成分
-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 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盐 (SLES))复配,可降低后者刺激性,并增强泡沫稳定性。与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CAPB))复配,进一步优化温和性与粘度。
- 与油脂和聚合物复配: 与脂肪酸(如硬脂酸)复配可形成液晶结构,增强乳液稳定性。与水溶性聚合物(如卡波姆、羟乙基纤维素)相容性好,可协同增稠。
- 与活性成分复配: 可增溶维生素E、水杨酸等油溶性活性物,提高其在水基配方中的生物利用度。(依据:配方科学实践经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概况
- 总体评估: 在化妆品规定浓度下使用,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参考:化妆品成分评审(CIR)专家小组对月桂醇聚醚系列化合物的评估结论)
- 皮肤刺激性: 低刺激性。但个体差异存在,极高浓度或用于受损皮肤可能有轻微风险。
- 眼刺激性: 低至中度。应避免入眼。
- 致敏性: 非常低。不是常见的致敏原。
- 亚慢性/慢性毒性: 动物研究显示无显著担忧。
- 环境安全性: 可生物降解,但降解速度随EO链增长而减慢。对水生生物毒性低。
适用性与注意事项
- 适用肤质: 由于其温和性,适用于大多数肤质,包括干性和敏感性皮肤(在合理配方中)。
- 使用浓度: 化妆品中典型使用浓度范围为0.1% - 10%。作为乳化剂时常用1-5%;作为增溶剂时常用0.1-2%。
- 潜在问题:
- 原料中可能残留1,4-二噁烷(乙氧基化副产物)和环氧乙烷,但优质化妆品级原料会将其控制在极低安全限值内。(依据:FDA和EPA对化妆品中二噁烷的指导限值)
- 注:有极少数理论探讨长链PEG类物质可能通过受损皮肤吸收,但无实际证据表明月桂醇聚醚-50在正常使用下具有系统性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角色
月桂醇聚醚-50主要是一种功能性成分,而非“明星”活性物。其市场价值在于:
- enabling the formulation of stable, elegant, and mild products.
- 被品牌方用于支持“温和配方”、“低刺激”、“易清洗”等宣称。
消费者认知
- 认知度低: 普通消费者通常不认识此成分,它很少出现在市场营销的前端。
- 成分清单解读: 在“清洁美容”趋势下,部分消费者可能因其“合成”身份或属于“PEG”类而产生疑虑,尽管其安全性有充分保障。
- 品牌沟通: 品牌若使用,更可能强调其技术优势(如“帮助有效成分渗透”或“形成轻盈质地”),而非直接以其命名产品。
7.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月桂醇聚醚-50是一种高效、多功能且相对温和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它在化妆品配方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乳化剂、增溶剂和辅助清洁剂角色。其科学基础坚实,安全性记录良好,是现代化妆品工业中的一款经典成分。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 局限性: 其主要功能是物理性的,不提供直接的生物活性(如抗衰老、美白)。对某些追求“全天然”的消费者而言,其合成属性可能被视为缺点。
- 未来展望:
- 继续作为基础成分用于开发更温和、更稳定的配方。
- 在新型递送系统(如胶束、纳米乳液)中可能找到新的应用,用于高效输送活性成分。
- 随着绿色化学发展,其生产过程可能会进一步优化,以减少副产物残留和提高可持续性。(趋势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