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

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

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
中文名: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
英文名:SODIUM LAURETH-40 SULFATE
别名:
安全性:
1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报告: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身份

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 (Sodium Laureth-40 Sulfate) 是一种通过有机合成制备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是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 (SLES) 家族中的一员,其名称中的“-40”表示其乙氧基化(乙氧基链,-CH₂CH₂O-)的平均数目为40。

来源与制备

该成分的工业化生产通常分为两个关键步骤:

  • 乙氧基化: 以源自椰子油或棕榈油的月桂醇 (C12醇)为起始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大量环氧乙烷 (EO)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月桂醇聚醚-40 (Laureth-40)。 (此为亲水链延长过程,显著影响最终产物的水溶性和温和度)
  • 硫酸化与中和: 将乙氧基化产物月桂醇聚醚-40与三氧化硫氯磺酸等硫酸化试剂反应,生成硫酸酯中间体,随后使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最终得到月桂醇聚醚-40硫酸酯钠。 (此步骤引入了强亲水性的硫酸盐基团,是形成表面活性的关键)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作为表面活性剂,其核心功能基于其两亲性分子结构:长链烷基提供亲油性,聚氧乙烯醚链和硫酸盐基团提供强亲水性。其在溶液中的胶束化行为是其所有清洁相关功效的基础。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清洁、卸妆 其分子在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后形成胶束,亲油尾部可包围并乳化皮肤表面的油脂、污垢和彩妆颗粒,亲水头部则使其能溶于水中被冲洗掉。极高的EO数使其对油性物质有极佳的增溶能力。 证据确凿 表面活性剂物理化学原理及大量配方应用实践已充分证实。其对固体颗粒和液态油脂均有高效清除力。 (依据:胶体与界面化学经典理论) 通常作为主清洁剂,添加量在1% - 20% (w/w),具体取决于产品类型。
发泡、增溶 通过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其分子可在气-液界面定向排列,形成稳固的液膜(泡沫)。同时,其形成的胶束内核可包裹(增溶)不溶于水的香精、精油等成分,提高配方稳定性。 证据确凿 同样是表面活性剂的基础性质。长EO链使其能产生丰富、细腻且稳定的泡沫,并具有卓越的增溶性能。 低浓度下即可起泡和增溶(>CMC)。泡沫性能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温和性 (相较于传统SLS/SLES) 长链聚氧乙烯醚空间结构在皮肤表面形成水合层,减少了表面活性剂单体与皮肤角质层蛋白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显著降低了对皮肤脂质的脱除能力和对蛋白质的变性潜力。 证据充分 多项体外细胞模型(如红细胞溶血试验、皮肤细胞刺激性测试)及在体人体测试(如斑贴试验、重复侵袭斑贴试验)表明,高EO数的SLES其刺激性远低于月桂醇硫酸酯钠(SLS)及低EO数的SLES。 (参考:J. Soc. Cosmet. Chem., 36, 1985; Contact Dermatitis, 20, 1989) N/A (是成分固有属性)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结构 基本性质与功能
主表面活性剂 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 (C12H25(OCH2CH2)40OSO3Na) 提供核心的清洁、发泡、乳化、增溶功能。分子量大,水溶性极好。
化学副产物 (痕量) 1,4-二噁烷 (1,4-dioxane) 在乙氧基化过程中可能生成的副产物,被归类为潜在致癌物。现代先进生产工艺可通过“真空汽提”等纯化步骤将其含量降至极低水平(通常<10ppm),符合全球主要市场法规要求。 (参考:FDA及CIR对化妆品中二噁烷的指导文件)
未反应原料/同系物 游离月桂醇、不同EO数的SLES同系物 商业产品是不同链长同系物的混合物,“40”为平均值。严格控制游离醇含量是保证产品物理性质稳定的关键。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产品类型

  • 洁面产品: 特别是针对卸除防水彩妆、高倍防晒霜的强效清洁产品、洁颜油、洁颜露。
  • 洗发水与沐浴露: 用于需要丰富泡沫和卓越清洁力的产品中。
  • 家用清洁剂: 利用其强大的去油污能力。

关键协同成分

  • 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降低体系刺激性,增加泡沫的丰厚度和细腻度,改善用后肤感。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 PEG-7 甘油椰油酸酯): 进一步增强对油溶性成分的增溶能力,稳定配方体系。
  • 水溶性聚合物(如 Carbomer,羟乙基纤维素): 作为增稠剂,调节产品的流变特性,提升质地稳定性。
  • 保湿剂(如甘油,丙二醇,泛醇): 在清洁过程中减少水分流失,缓解潜在干燥感,提升使用舒适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评估综述

全球权威机构(如美国CIR专家小组)已对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家族(包括不同EO数)进行过全面评估,结论是其在化妆品现有使用条件下是安全的(参考:CIR Assessment, Int J Toxicol, 2010)

潜在风险与注意事项

  • 刺激性: 尽管其刺激性已远低于SLS,但仍属于强效清洁成分。对于极度干燥、受损或患有湿疹、玫瑰痤疮等炎症性皮肤病的肌肤,长期或高浓度使用仍可能引发干燥、紧绷或刺痛感。
  • 致敏性: 极低,但并非为零。偶见个案报道。
  • 二噁烷残留: 选择信誉良好的原料供应商至关重要,其产品应符合相关法规对二噁烷残留的严格限制。
  • 眼黏膜刺激性: 如不慎入眼,会引起短暂不适和流泪,需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

适用肤质与人群

  • 更适用于: 健康油性、混合性肌肤,以及需要高效卸妆的人群。
  • 需谨慎使用: 干性、敏感性、屏障受损肌肤应避免频繁使用或以高浓度为主洁力的产品。
  • 婴幼儿: 不建议用于婴幼儿清洁产品,应选择更温和的APG类或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该成分在市场上主要定位为高效清洁和卸妆解决方案的核心成分,常见于宣称“深层清洁”、“卸妆洁面二合一”、“强效去油”的产品中。

消费者认知与争议

由于其与“月桂醇硫酸钠 (SLS)”名称相似,常被消费者和某些“纯净美妆”营销策略错误地归类为“高刺激性、有害”成分,导致其面临一定的“绿色清洗”压力。然而,从科学角度看,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的温和性远胜于SLS,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专业的配方师会通过复配策略进一步优化其温和性。

7. 总结与展望

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是一种经过充分研究的高效合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卓越的清洁、发泡和增溶能力使其成为强效清洁和卸妆产品中极具价值的成分。其长乙氧基链赋予了它相对于传统SLS/SLES更为温和的特性。

展望: 未来,该成分的发展将集中于:1) 通过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进一步降低副产物残留,满足更高标准的品质要求;2) 在配方中与更多新型温和表面活性剂(如糖苷类、氨基酸类)进行复配创新,以期在保持卓越清洁效能的同时,将刺激性降至更低,拓宽其适用人群;3) 加强消费者教育,以科学的视角区分不同表面活性剂,消除误解。

正确且理性地看待和使用月桂醇聚醚-40 硫酸酯钠,它将是配方师手中一款实现高效清洁目标的强大工具。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