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醇聚醚-6 羧酸

月桂醇聚醚-6 羧酸

月桂醇聚醚-6 羧酸
中文名:月桂醇聚醚-6 羧酸
英文名:LAURETH-6 CARBOXYLIC ACID
别名:
安全性: 2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表面剂

成分详细分析

月桂醇聚醚-6 羧酸 (Laureth-6 Carboxylic Acid) 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月桂醇聚醚-6 羧酸 (INCI: Laureth-6 Carboxylic Acid),是一种合成的表面活性剂衍生物,属于聚乙二醇醚羧酸类化合物。

来源与制备

该成分通过化学合成制备:首先,月桂醇(源自椰子油或棕榈油的脂肪酸还原)与环氧乙烷发生乙氧基化反应,生成月桂醇聚醚-6(Laureth-6);随后,该中间体与氯乙酸或其他羧化试剂进行羧甲基化反应,引入羧酸基团,形成月桂醇聚醚-6 羧酸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原理及化妆品原料标准制备流程)

常见应用形式

  • 在化妆品中通常以水溶液盐形式(如钠盐)存在,用于调整溶解性和稳定性。
  • 常见于个人护理产品,如洁面乳、洗发水、沐浴露等。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科学依据为重点)

月桂醇聚醚-6 羧酸主要作为温和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其功效基于其两亲性分子结构,能够在界面降低表面张力。以下为基于科学依据的功效分析:

宣称功效 1: 清洁与去污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清洁、去除油脂和污垢 分子中的亲油性月桂链亲水性聚醚羧酸基团可吸附于油水界面,通过胶束形成包裹油脂,实现乳化清除。羧酸基团提供轻度阴离子特性,增强与带正电污垢的相互作用。 强(基于表面化学原理及体外测试) 多项体外研究证实其表面活性,临界胶束浓度(CMC)较低(约0.01-0.1%),能有效降低表面张力至30-40 mN/m (参考:胶体与界面科学期刊研究) 0.5%-5% (常见于产品配方)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月桂醇聚醚-6 羧酸的清洁机制源于其两亲结构:亲油端(月桂基)插入油脂中,亲水端(聚醚羧酸)与水结合,形成胶束将油脂乳化并冲洗掉。羧酸基团在pH>4时电离,赋予轻度阴离子性,增强与阳性电荷污垢(如某些污染物)的静电吸引。体外实验显示,其去污效率与传统表面活性剂如SLES相当,但刺激性较低 (来源:化妆品科学综述及体外皮肤模型研究)

宣称功效 2: 乳化与稳定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乳化油相成分,稳定配方 作为O/W(油包水)乳化剂,吸附于油滴表面形成界面膜,防止 coalescence。聚醚链提供空间位阻,羧酸基团可通过pH调节电荷稳定性。 中等(基于配方应用研究) 在乳液体系中,能有效降低界面张力,形成稳定乳状液。研究显示其乳化能力优于非羧酸化类似物,尤其在酸性至中性pH范围 (依据:化妆品与 toiletries 杂志应用报告) 1%-10% (取决于油相比例)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乳化作用通过降低油水 interfacial tension 实现。羧酸基团在pH 5-7时部分电离,产生负电荷,导致油滴间静电 repulsion,增强乳液稳定性。体外稳定性测试(如离心、温度循环)表明,含月桂醇聚醚-6 羧酸的乳液具有较好长期稳定性 (参考:配方开发实验数据)。然而,人体临床试验有限,多数证据来自实验室模型。

宣称功效 3: 增溶与温和性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如已知)
增溶不溶性成分,提供温和清洁 胶束核心可增溶脂溶性物质(如香精、油溶性维生素)。聚醚链和羧酸基团可能减少对皮肤脂质的过度脱除,降低刺激性。 中等(体外和部分人体研究) 体外皮肤刺激测试(如红细胞溶血试验)显示其刺激性低于SLS,归因于聚醚链的柔性和羧酸基团的弱酸性 (依据:体外毒理学研究)。增溶能力可通过HLB值(~13-15)估算,有效增溶浓度0.1-1%。 0.1%-3% (用于增溶)

注:温和性宣称基于体外模型,人体证据较少,需结合配方整体评估。

其他宣称功效

  • “保湿”或“皮肤屏障支持”注:此宣称缺乏强有力的人体临床试验证据支持;可能间接通过温和清洁减少屏障破坏,但非直接作用。 (来源:厂商提供资料,需谨慎评估)
  • “抗静电”在护发产品中,羧酸基团可能提供轻度抗静电效果,但证据较弱。 (依据:理论推测及有限应用报告)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聚乙二醇醚羧酸类表面活性剂 月桂醇聚醚-6 羧酸 (C12H25(OCH2CH2)6OCH2COOH)
  • 分子量: ~500-600 Da
  • 溶解度: 易溶于水、乙醇;pH依赖性(酸性条件下析出,中性至碱性溶解性好)
  • HLB值: 约13-15(亲水性)
  • 化学性质: 弱酸性(pKa ~4-5),可形成盐;对电解质敏感

该成分是混合物,由于乙氧基化反应分布,实际产品中乙氧基单元数(n=6)为平均值,可能存在n=4-8的同系物,影响性质如CMC和温和性 (依据:聚合物化学分析)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产品类型

  • 洁面产品: 如洗面奶、沐浴露,用作主或辅表面活性剂,提供温和清洁。
  • 洗发水与护发素: 用于清洁和乳化,可能增强发丝柔顺。
  • 乳液和霜剂: 作为乳化剂,稳定O/W乳液。
  • 其他: 如卸妆产品,用于增溶油性成分。

协同成分

  • 与其他表面活性剂复配: 如与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协同,降低整体刺激性,增强泡沫稳定性 (依据:配方协同研究)
  • 与聚合物配伍: 如与卡波姆等增稠剂共用,但需注意pH调整(羧酸基团可能 interaction)。
  • 与保湿剂: 如甘油、透明质酸,在清洁产品中减少皮肤干燥。

配方注意事项

pH敏感:最佳使用pH 5-9以避免沉淀;与阳离子成分(如某些防腐剂)可能不相容,导致沉淀 (参考:化妆品配方指南)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性概要

月桂醇聚醚-6 羧酸一般被认为安全用于化妆品,但需基于浓度和配方 context。

毒理学数据

  • 皮肤刺激性: 体外测试(如人体皮肤模型EpiDerm)显示刺激性低,但高浓度(>5%)可能引起轻度刺激 (依据:体外毒理学研究)
  • 眼刺激性: 兔眼测试表明轻度至中度刺激,需避免直接入眼。
  • 致敏性: 临床数据有限,但未报告显著致敏案例;羧酸基团可能降低致敏潜力 compared to 某些酯类。
  • 环境安全性: 可生物降解,但乙氧基链可能延长降解时间;无显著生态毒性报告 (参考:环境风险评估)

适用肤质与注意事项

  • 适用: 一般肤质,尤其适合敏感肌干性肌(因温和性)。
  • 慎用: 极度敏感皮肤或痤疮倾向皮肤 – 尽管温和,但残留可能堵塞毛孔,需彻底冲洗。
  • 使用浓度: 典型浓度1-10%,在 rinse-off 产品中更安全。

监管状态: 符合欧盟化妆品法规(EC No 1223/2009)和美国FDA要求,无使用限制 (来源:CIR安全评估摘要)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常见定位

  • 作为“温和”或“低刺激”表面活性剂,用于高端或药妆品牌,强调安全性。
  • 常见于“无硫酸盐”配方中,替代SLES/SLS,迎合消费者对温和清洁的需求。

消费者认知与教育

消费者通常通过成分列表识别,但认知度较低;常被营销为“植物衍生成分”(因月桂醇来源),尽管为合成改性。教育重点应放在其温和机制和科学证据上,避免绿色washing (依据:市场分析报告)

7. 总结与展望

总结

月桂醇聚醚-6 羧酸是一种多功能表面活性剂,基于其两亲结构和羧酸基团,提供有效清洁、乳化和增溶功能。科学证据支持其温和性,尤其适合敏感肌肤应用,但部分宣称(如保湿)需进一步验证。

未来展望

  • 研究趋势: 更多人体临床试验 needed 以证实其温和性和长期安全性;探索在靶向递送系统中的应用(如纳米乳剂)。
  • 配方创新: 与生物基或可持续原料结合,增强环保形象;开发pH响应型配方,利用其羧酸特性。
  • 市场增长: 随着消费者对温和产品需求增加,其应用预计扩展至更多个人护理领域。

总体而言,该成分是化妆品配方中可靠的功能性原料,但需基于科学证据合理使用。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