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醇 PCA 酯
薄荷醇 PCA 酯

中文名:薄荷醇 PCA 酯
英文名:MENTHYL PCA
别名:无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成分详细分析
薄荷醇 PCA 酯(Menthyl PCA Ester)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INCI名称: Menthyl PCA Ester (薄荷醇 PCA 酯)
化学分类: 薄荷醇衍生物,吡咯烷酮羧酸盐(PCA)酯类化合物
来源与制备
- 天然来源: 可通过天然薄荷醇(Mentha属植物提取)与L-吡咯烷酮羧酸(PCA)酯化反应获得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5)
- 合成途径: 商业化生产多采用化学合成法,通过薄荷醇与PCA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作用机制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研究发现 | 起效浓度范围 |
---|---|---|---|---|
清凉感增强 | 激活TRPM8冷觉受体(与薄荷醇协同) | 强(体外+人体研究) | 比单纯薄荷醇刺激更持久 (依据:British Journal of Pharmacology, 2018) | 0.1-0.5% |
保湿增效 | PCA部分参与天然保湿因子(NMF)合成 | 中等(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 促进角质层水合作用 (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6) | 0.5-2% |
"控油收敛" | 推测通过TRPM8受体间接调节皮脂分泌 | 弱(仅有厂商数据) |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对照研究支持* | 未知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活性成分 | L-薄荷醇 PCA 酯 | 分子量:241.3 g/mol,脂溶性增强 |
结构特征 | 薄荷醇基团 + PCA基团 | 保留薄荷醇的立体结构(1R,2S,5R) |
稳定性 | pH耐受范围:4-8 | 避免强碱性环境(可能水解)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配方应用
- 剃须后产品: 与没药醇、泛醇协同舒缓
- 清凉型防晒: 与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兼容性好
- 控油精华: 常与葡糖酸锌、硅石配伍 (来源:专利配方分析)
增效组合
- TRPM8激活增强: 与薄荷氧基丙二醇1,2-二醇
- 保湿协同: 透明质酸钠+神经酰胺复合体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数据
- CIR评估: 0.5%以下浓度安全 (参考:CIR 2019年度报告)
- 刺激性: 低于纯薄荷醇(PCA部分中和效应)
使用禁忌
- 避免人群: 玫瑰痤疮活跃期、特应性皮炎急性期
- 眼部产品: 需低于0.1%且避免黏膜接触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升级版薄荷醇"概念出现在:
- 男士护肤线(占比62%)
- 运动后冷却产品
- 新兴趋势: 与CBD组合的"清凉镇痛"产品 (注:临床证据尚不充分)
7. 总结与展望
已验证优势: 确切的清凉感增强与温和性改良
研究空白: 控油机制需要更多人体试验验证
未来方向: 开发pH敏感型缓释载体提升功效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