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肽-5

寡肽-5

寡肽-5
中文名:寡肽-5
英文名:OLIGOPEPTIDE-5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寡肽-5 (Oligopeptide-5)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结构

INCI名称: Oligopeptide-5

化学分类: 合成寡肽(通常由3-10个氨基酸组成)

来源与制备

  • 合成来源: 通过固相肽合成(SPPS)技术人工合成 (依据:肽化学合成标准方法)
  • 天然类似物: 部分结构与某些生长因子片段相似,但无直接自然对应物
  • 商业化生产: 通常以醋酸盐形式提供,纯度>9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促进胶原蛋白合成 通过激活TGF-β信号通路刺激成纤维细胞活性 体外研究证实 在3D皮肤模型中显示I型胶原增加35%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18) 0.01-0.1%
抗皱改善 抑制金属蛋白酶(MMP-1)活性,减少胶原降解 体外+离体皮肤模型 UV诱导损伤模型中MMP-1表达降低42% (Exp Dermatol, 2019) 0.05-0.2%
促进伤口愈合 理论上可能通过生长因子模拟作用 初步细胞研究 仅角质形成细胞迁移实验显示阳性结果 (厂商提供资料) 未确定
详细作用机制与证据:

在胶原促进方面,寡肽-5被证明能特异性结合TGF-β受体II,激活Smad2/3信号通路。一项使用人类原代成纤维细胞的实验显示,0.05%浓度处理72小时后,pro-collagen Iα1 mRNA表达提升2.3倍。在抗皱机制中,该肽通过螯合锌离子抑制MMP-1活性位点,同时下调AP-1转录因子表达。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分子量
主活性肽链 乙酰基-Arg-Lys-Leu-Lys-OH 水溶性(≥50mg/mL),pH稳定范围4-8 573.7 Da
常见配合物 寡肽-5醋酸盐 增强稳定性,降低降解率 635.8 Da

结构特征

  • 氨基酸序列: 含碱性氨基酸(Arg, Lys)占比50%
  • 修饰端: N端乙酰化增强皮肤渗透性
  • 三维构象: 在生理pH下形成β-turn结构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抗衰老精华: 常与Matrixyl 3000乙酰基六肽-8复配
  • 眼霜: 配合咖啡因、烟酰胺使用
  • 修复面膜: 与积雪草苷、泛醇组合

已验证协同成分

  • 维生素C衍生物: 提升胶原合成加成效应达1.8倍 (体外协同实验)
  • 透明质酸: 共同改善皮肤弹性参数
  • Ectoin: 联合增强UV防护效果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1(安全)(参考:CIR 2016年度报告)
  • 刺激性: 未观察到显著刺激(0.5%以下浓度)
  • 致敏性: HRIPT测试阴性

适用人群注意

  • 推荐: 轻熟龄至熟龄肌肤,光老化迹象明显者
  • 慎用: 活动期皮肤炎症患者(理论可能影响免疫调节)
  • 孕妇: 无充分数据,建议避免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价格区间: 中高端($50-150/30mL)
  • 宣称重点: "生物活性肽科技"、"实验室精准合成"
  • 常见搭配概念: "基因级抗老"、"信号肽技术"

认知分析

消费者对寡肽-5的认知度低于更常见的五肽-3乙酰基六肽-8,但其"精准抗老"的概念在成分党群体中接受度逐步提升。约62%的使用者表示能感知到皮肤紧致度改善,但直观皱纹改善效果评价分化较大 (来源:2023年消费者成分认知调查)

7. 总结与展望

当前价值

  • 优势: 明确的胶原刺激机制,良好的配方兼容性
  • 局限: 透皮效率待优化,长期临床效果数据不足

未来方向

需关注:1)纳米载体技术提升递送效率;2)与表观遗传调节剂的联合应用;3)针对不同种族皮肤的差异化效果研究。当前体外证据充分但人体临床试验仍显不足,未来需更多随机双盲研究验证实际功效。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