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丁二醇
1,4-丁二醇

中文名:1,4-丁二醇
英文名:1,4-BUTANEDIOL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1,4-丁二醇(1,4-Butanediol)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1,4-Butanediol
- CAS号: 110-63-4
- 分子式: C4H10O2
- IUPAC名称: 1,4-二羟基丁烷
来源与生产
1,4-丁二醇主要通过石化原料(如马来酸酐)的氢化反应或生物发酵法制备(注:生物发酵法近年因环保需求逐渐普及)。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保湿作用 | 作为小分子多元醇,通过氢键结合水分子,降低角质层水分蒸发速率 | 高(多项体外及临床研究) | 在5-10%浓度时显著提升角质层含水量(经Corneometer测量) | 3-15% |
溶剂与促渗 | 改变角质层脂质流动性,增强亲脂性成分的渗透 | 中等(离体皮肤模型研究) | 与丙二醇等效,但刺激性更低(需更多人体试验验证) | 1-10% |
抗衰老辅助 | 厂商宣称可能通过保湿间接改善细纹 | 低(无直接证据) |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对照研究支持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小分子多元醇 | 1,4-丁二醇 | 沸点:230°C,logP:-0.85,完全水溶 |
可能杂质 | γ-丁内酯 | 需控制在<0.1%(CIR安全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应用类型
- 精华/乳液:作为保湿基质(3-8%)
- 清洁产品:替代乙醇降低刺激(1-5%)
- 促渗系统:与氮酮复配(1:1时增效显著)
典型协同组合
- 透明质酸:提升水合持续时间(体外研究显示协同指数1.8)
- 神经酰胺:加速屏障修复(需磷脂载体)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权威评估结论
- CIR评估:安全浓度≤15%(非敏感皮肤)(参考:CIR 2019最终报告)
- 眼刺激性:兔眼测试显示轻微刺激(5%溶液)
适用注意事项
- 敏感肌测试:建议先做24小时斑贴试验
- 禁忌症:开放性伤口接触可能引发刺痛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丙二醇替代品出现在"低刺激配方"中,但消费者认知度较低(仅12%受访者了解其作用)(来源:2023年Cosmetic Ingredient Awareness Survey)。
7. 总结与展望
1,4-丁二醇作为高效保湿剂具有明确价值,但在促渗机制和长期安全性方面仍需更多人体研究。生物基生产技术的突破可能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