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己二醇

1,6-己二醇

1,6-己二醇
中文名:1,6-己二醇
英文名:HEXANEDIOL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溶剂

成分详细分析

1,6-己二醇化妆品成分科学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特性

INCI名称: 1,6-Hexanediol (1,6-己二醇)

化学分类: 脂肪族二元醇

分子式: C6H14O2

CAS号: 629-11-8

物理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微黏稠,具轻微特征性气味 (依据:Merck Index第15版)

来源与生产

  • 工业制备: 主要通过己二酸或己二酸酯的催化氢化反应合成 (参考:Industrial Organic Chemistry, 2017)
  • 纯度要求: 化妆品级通常≥99%,需严格控制游离酸和醛类杂质 (依据:EP 10.0 monograph)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主要生物活性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增效剂 破坏角质层脂质有序结构,促进活性成分渗透 (多篇文献证实) 可使水溶性成分的透皮吸收率提高1.5-3倍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8) 1-5%
保湿剂 与水分子形成氢键,减缓TEWL (经皮水分流失) 中等 在30%RH条件下保湿效果优于甘油 (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5) 3-10%
防腐增效 可能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初步证据 与苯氧乙醇联用可降低后者最低抑菌浓度40% (注:体外测试结果) 0.5-2%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1,6-己二醇 沸点250°C,log P=0.50,水溶解度100g/L (20°C)
常见杂质 1,5-戊二醇、己内酯 含量通常<0.1%,可能影响产品稳定性

光谱特征

  • IR特征峰: 3350cm-1 (O-H伸缩),1050cm-1 (C-O伸缩) (依据:SDBS光谱数据库)
  • H-NMR: δ 1.35 (m, 4H, -CH2-), δ 3.60 (t, 4H, -CH2OH)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精华/安瓶: 作为活性物载体 (3-8%)
  • 防腐系统: 与苯氧乙醇/乙基己基甘油联用 (1-3%)
  • 喷雾类产品: 快速挥发特性适合定妆喷雾 (2-5%)

已验证的协同组合

  • 与烟酰胺: 渗透率提升2.1倍 (British Journal of Dermatology, 2019)
  • 与透明质酸: 降低HA分子间氢键密度,增强皮肤浸润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数据

  • 急性毒性: LD50 (大鼠经口)>5000mg/kg (依据:CIR评估报告)
  • 皮肤刺激性: 未稀释时可能引起轻度刺激 (兔模型)

使用限制

  • 敏感肌: 建议浓度≤3%
  • 眼周产品: 需配合缓释技术降低刺激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宣称趋势

  • "促渗科技" (注:此宣称需配合具体活性成分才有意义)
  • "轻质保湿" (实际保湿能力弱于传统多元醇)

7. 总结与展望

1,6-己二醇作为多功能溶剂在配方中具有明确价值,其促渗特性已获较多证据支持,但需注意:

  • 不宜单独作为主要功效成分宣传
  • 新型衍生物 (如乙酰化己二醇) 可能成为下一代改良溶剂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