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75 羊毛脂
PEG-75 羊毛脂

中文名:PEG-75 羊毛脂
英文名:PEG-75 LANOLIN
别名:无
安全性:
1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75 羊毛脂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来源
PEG-75 羊毛脂(INCI: PEG-75 Lanolin)是一种通过乙氧基化反应改性的羊毛脂衍生物,其原材料主要来源于绵羊的皮脂腺分泌物 (参考:CIR 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 1998)。
历史与工业应用
- 起源:传统羊毛脂在化妆品中应用已有百年历史,PEG化改性旨在改善其溶解性和兼容性。
- 工业化生产:通过将羊毛脂与环氧乙烷(E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控制EO加成数为75摩尔 (依据:US Patent 3,637,634)。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核心功效与科学证据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乳化与稳定 | 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形成稳定O/W乳液 | 高(多项实验验证) | PEG链增强亲水性,羊毛脂固醇结构维持乳化能力 (依据:J. Soc. Cosmet. Chem., 1985) |
保湿 | 封闭性保湿与吸水剂协同 | 中等(体外及模型验证) | 羊毛脂衍生物可减少TEWL达15-20%,PEG-75增强水合作用 (参考: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07) |
"修复屏障" | 推测通过补充脂质间胆固醇 | 低(仅体外研究) | *注:此机制需更多人体验证*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含量范围 | 改性影响 |
---|---|---|---|
胆固醇类 | 胆固醇、羊毛固醇 | 15-25% | PEG化降低结晶性,保留生物相容性 |
脂肪酸酯 | 羊毛脂酸、烷基酯 | 50-60% | EO链增加水溶性 |
游离PEG | 聚乙二醇 | <5% | 需监控纯度以避免刺激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O/W乳液:作为主乳化剂(用量1-5%)
- 护发素: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如Cetrimonium chloride)
增效组合
- 透明质酸:PEG-75提升其渗透性,协同保湿
- 神经酰胺:模拟生理脂质结构,*可能*增强屏障修复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1-25%用量)(参考:CIR Final Report, 2014)
- 致敏性:较未改性羊毛脂降低90%(依据:Contact Dermatitis, 2001)
使用限制
- 避免人群:对羊毛蛋白过敏者(罕见)
- 1,4-二噁烷风险:需选择高纯度产品(<10ppm)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在中高端护肤和药用护唇膏中作为"温和乳化剂"宣传。消费者对其"天然改性"属性接受度较高,但需警惕"纯植物"等误导性标签。
7. 总结与展望
PEG-75羊毛脂是平衡功效性与安全性的经典改性成分,未来研究可聚焦:
- 精准控制EO分布以优化性能
- 与皮肤微生物组的交互影响(初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