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8 二异硬脂酸酯

PEG-8 二异硬脂酸酯

PEG-8 二异硬脂酸酯
中文名:PEG-8 二异硬脂酸酯
英文名:PEG-8 DIISOSTEARATE
别名: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8 二异硬脂酸酯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EG-8 二异硬脂酸酯(INCI: PEG-8 Diisostearate)属于聚乙二醇(PEG)修饰的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二异硬脂酸8单位乙二醇的酯化产物。

来源与生产

  • 合成来源:通过异硬脂酸与环氧乙烷(EO)在催化剂作用下经乙氧基化反应合成 (典型化工合成路径)
  • 纯度要求:化妆品级原料需控制游离PEG和脂肪酸残留量(通常<1%)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乳化稳定 非离子型乳化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强(物理化学验证) HLB值约6-8,适用于W/O体系 (依据:界面化学研究) 1-5%
肤感调节 形成液晶结构降低油腻感 中等(体外模型验证) 与油脂协同可改善铺展性 (参考:2017年J. Cosmet. Sci.研究) 0.5-3%
"增强渗透" 可能干扰角质层脂质排列 弱(仅体外推测) *注:无直接人体证据,需谨慎评估安全性*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主成分 PEG-8 二异硬脂酸酯 淡黄色油状液体,分子量≈800Da
相关杂质 游离PEG-8、异硬脂酸 需控制<1%(CIR标准)
结构特征 分支烷基链+亲水EO链 提供空间位阻稳定性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体系

  • W/O乳化体系:与蜂蜡、氢化植物油协同
  • 彩妆产品:提高颜料分散稳定性
  • 防晒产品:辅助增溶UV filters

协同成分

  • 极性油脂:提升液晶结构形成能力
  • 硅弹性体:优化肤感(降低粘腻)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1-5%浓度安全 (2016年评估报告)
  • 敏感肌注意:可能加重脂质流失风险

适用性限制

  • 避免配伍:强阳离子体系(可能析出)
  • pH范围:3-9稳定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功能性乳化剂出现在配方表中,较少被单独宣传。近年来因"合成酯"负面认知,部分品牌开始标注"PEG-free"替代方案 (市场调研数据2023)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经典乳化剂,PEG-8 二异硬脂酸酯在物理稳定性肤感调节方面表现可靠,但需关注:

  • 新兴生物基替代品的竞争
  • 消费者对PEG类成分的接受度变化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