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香

松香(COLOPHONIUM)

松香
中文名:松香
英文名:COLOPHONIUM
别名:松脂、Colophony、Rosin
安全性:
1
2
功效:黏度控制

成分简介

松香(COLOPHONIUM)是一种从松树提取的天然树脂,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常用作功能性成分。其主要作用包括作为增稠剂和粘合剂,帮助产品维持稳定质地,例如在乳液、面霜中增强稠度,防止成分分离。在化妆品如口红、睫毛膏和指甲油中,松香提供粘附性和光泽,使产品更易涂抹并持久。此外,它可能具有轻微的抗菌特性,...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松香(COLOPHONIUM)化妆品成分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定义

松香(COLOPHONIUM)是从松属(Pinus spp.)树木分泌的树脂经蒸馏去除挥发性萜烯后获得的固体残留物,主要由树脂酸组成(参考:ISO 1272:1973标准)

原料来源与加工

  • 主要来源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及欧洲赤松(Pinus sylvestris
  • 提取工艺:树干割胶→树脂收集→蒸汽蒸馏(移除单萜/倍半萜)→精制纯化(来源:EFSA Journal 2008;6(7):721)
  • 全球产量:约120万吨/年(中国占65%,巴西15%,印尼10%)(依据:FAO 2022统计报告)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粘合剂/成膜剂 树脂酸在溶剂挥发后形成连续高分子膜,通过分子间氢键增强粘附力 强证据 电子显微镜证实其可在角质层形成0.5-3μm连续膜(参考:J Cosmet Sci. 2011;62(2):121-132) 1-5%
防水增效剂 疏水性树脂酸降低水分子渗透性,增强配方的耐水性能 中等证据 体外测试显示防水性提升40-60%(来源:厂商内部测试数据) 0.5-3%
"天然抗菌" 推测:树脂酸可能破坏微生物细胞膜完整性 弱证据 仅体外实验显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依据:Phytother Res. 2003;17(2):129-134) 未知
"伤口愈合" 推测:传统医学中用于创面封闭 无临床证据 无现代临床研究支持此功效(注:此宣称缺乏人体试验证据) 不适用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化学特性
树脂酸 松香酸(Abietic acid) 80-90% 二萜羧酸,具菲环结构,易氧化降解
中性物质 二氢松香酸(Dihydroabietic acid) 5-10% 松香酸还原产物,稳定性较高
氧化树脂酸 7-氧代脱氢松香酸 1-5% 主要致敏成分(依据:Contact Dermatitis 2020;83(3):189-197)
脂肪酸酯 松香酸甲酯 <3% 加工残留物,影响粘度

关键化学特性

  • 分子量: 302.46 g/mol(松香酸)
  • 酸值: 150-180 mg KOH/g(参考:ASTM D465-05标准)
  • 氧化敏感性: 暴露于UV和氧气产生过氧化物及醌类化合物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类型

  • 睫毛膏/眉胶: 提供硬挺定型效果(使用浓度2-4%)
  • 防水彩妆: 与合成蜡复配增强耐水性
  • 脱毛蜡: 作为基础粘性成分(30-50%)
  • 染发剂: 增加染料附着持久性(1-3%)

协同增效组合

  • 蜂蜡/小烛树蜡: 改善膜柔韧性,减少脆性断裂
  • 氢化聚异丁烯: 降低致敏风险同时维持粘性
  • 生育酚(0.1-0.5%): 抑制树脂酸氧化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主要安全关注点

  • 致敏性: 欧盟列为26种化妆品常见过敏原之一,斑贴试验阳性率4-7%(依据:ESCD 2021流行病学研究)
  • 高风险人群: 湿疹患者(致敏风险增加3倍),纹身人群(松香基色料)
  • 化学不稳定: 氧化产物致敏性增强,需添加抗氧化剂

监管现状

  • 欧盟: 必须标注"含松香",浓度≥0.1%需警示(参考:EC No 1223/2009)
  • CIR: 安全浓度上限1%(冲洗类)和0.5%(驻留类)(来源:CIR 2016最终评估报告)
  • 中国: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允许使用但需标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应用现状

  • 经济型彩妆: 作为天然粘合剂替代合成聚合物
  • 专业舞台彩妆: 利用其强附着特性(使用量3-8%)
  • 天然宣称产品: "植物来源"概念常被夸大,忽视精制过程的化学改性

消费者认知误区

  • 误区1: "100%天然=安全" → 忽视其高致敏性
  • 误区2: "松香=松树提取物" → 混淆未处理树脂与精制松香区别
  • 正解: 阅读成分表,敏感肌避免驻留型产品

7. 总结与展望

关键结论

  • 核心价值: 高效天然成膜剂,在防水/定型产品中不可替代
  • 主要局限: 致敏性限制其在面部驻留产品中的应用
  • 安全性平衡: 需通过氢化工艺降低游离松香酸含量(建议<0.5%)

研发趋势

  • 分子修饰: 开发氢化松香甘油酯等低敏衍生物
  • 微胶囊化: 减少与皮肤直接接触
  • 快速检测: 开发松香酸现场检测技术(如胶体金试纸条)

免责声明: 本报告基于公开发表的科学研究,不替代专业医疗建议。配方师应参考最新法规要求进行产品开发。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