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中文名: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英文名:COCOTRIMONIUM CHLORIDE
别名:椰油三甲基氯化铵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简介
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是一种常见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护肤和化妆品中主要用作调理剂和抗静电剂。它源自椰子油,具有亲水性和亲油性,能有效吸附在带负电荷的表面,如头发和皮肤上。在护发产品中,它帮助柔软头发、减少静电、改善梳理性,并增强头发的光泽和顺滑感;在护肤品中,它作为乳化剂和柔软剂,提供保湿效果,使皮肤...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化妆品成分专业分析报告: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椰油基三甲基氯化铵 (INCI: Cocotrimonium Chloride),属于季铵盐化合物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具体分类为烷基三甲基氯化铵。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通过椰子油(Cocos nucifera)衍生的C12-C18脂肪酸链进行合成
- 合成路径:椰子油脂肪酸 → 脂肪胺 → 甲基化季铵化反应
(参考:Fiedler, H.P. Encyclopedia of Excipients for Pharmaceuticals, Cosmetics and Related Areas, 2002)
- 商品形态:常温下为淡黄色至琥珀色粘稠液体,pH值4-7(10%水溶液)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 |
|---|---|---|---|---|
| 抗静电 | 阳离子吸附在带负电荷的发丝表面形成导电层 | ★★★★☆ (充分证实) |
可降低发丝摩擦电荷至0.5kV以下(对照>2kV) | 0.1-0.5% |
| 调理柔顺 | 阳离子与角蛋白负电荷结合,降低纤维间摩擦 | ★★★★☆ (充分证实) |
梳理性提升40-60%(TRI测量数据) | 0.2-1.0% |
| 增稠乳化 | 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液晶结构 | ★★★☆☆ (实验室证实) |
与SLS复配可使粘度提升10-20倍 | 0.5-3.0% |
| "修复分叉" | 物理性包裹发丝缺损处 | ★☆☆☆☆ (厂商宣称) |
注:仅暂时性外观改善,无结构修复证据 | - |
详细作用机制:阳离子吸附模型
在pH>4条件下,角蛋白羧基电离带负电(等电点pH3.67)。季铵盐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定向吸附,疏水碳链向外排列形成润滑膜。该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约1.2μmol/g头发(依据:J. Soc. Cosmet. Chem 45:135-150)。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 特性类别 | 化学特征 | 物化性质 |
|---|---|---|
| 分子结构 | [R-N(CH3)3]+Cl- (R=C12-C18烷基) |
分子量:320-380g/mol |
| 关键基团 | 季铵阳离子(亲水头基) 脂肪链(疏水尾链) |
HLB值:~15 |
| 电荷特性 | 永久正电荷(pH无关) | 等电点:不适用 |
| 链长分布 |
|
碳链变长:吸附性↑ 溶解性↓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主要应用产品
- 洗发水/护发素:占比70%应用
- 染烫产品:作为电荷中和剂
- 免洗护理:喷发胶/精华素
协同增效组合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SLES形成沉积增强复合物
- 硅油:改善铺展性(接触角↓15°)
- 阳离子聚合物:Polyquaternium-10提高沉积量
- 脂肪酸:硬脂酸构建层状液晶
配伍禁忌
- 阴离子增稠剂:与卡波姆产生沉淀
- 高电解质:>5%盐类导致析出
- 强氧化剂:过氧化物导致降解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浓度≤1.5%(最终产品)
(依据:CIR Final Report 2020) - 眼刺激性:兔眼试验得分3.2(中度刺激)
- 致敏率:HRIPT测试<0.5%
适用人群与注意事项
- 推荐:粗硬发质、染烫损伤发质
- 慎用:
- 受损头皮屏障(湿疹/创面)
- 细软扁塌发质(需控制浓度<0.3%)
- 残留风险:长期高浓度使用可能致发沉塌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 经济型调理剂:成本仅为阳离子聚合物1/5
- 开架产品主力:超市线洗发水出现率>85%
宣称趋势与误区
- 高频宣称:"深度修复"、"毛鳞片闭合"
注:实际为暂时性物理包裹非结构修复 - 消费者误解:40%消费者误认为"椰子提取物"
- 清洁争议:过度使用导致积聚需定期clarifying
7. 总结与展望
核心价值总结
- 性价比最优的阳离子调理剂
- 多重功能:抗静电/柔顺/粘度调节
- 安全性:在限定浓度下经长期验证
研究与发展方向
- 精准化:窄分布烷基链产品开发
- 绿色化:生物基原料替代传统合成
- 功能拓展:与植物活性物构建共输送系统
- 注:新型双子季铵盐可能逐步替代传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