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PPG-36/41 二甲基醚

PEG/PPG-36/41 二甲基醚

PEG/PPG-36/41 二甲基醚
中文名:PEG/PPG-36/41 二甲基醚
英文名:PEG/PPG-36/41 DIMETHYL ETHER
别名:
安全性:
1
3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成分详细分析

PEG/PPG-36/41 二甲基醚专业成分研究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EG/PPG-36/41 二甲基醚是一种由聚乙二醇(PEG)和聚丙二醇(PPG)共聚形成的醚类化合物,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衍生物。

  • INCI名称: PEG/PPG-36/41 Dimethyl Ether
  • CAS号: 9003-13-8
  • 化学类别: 聚醚类溶剂/增塑剂

来源与历史应用

该成分最初由BASF开发(商品名:Pluriol® E),现广泛应用于化妆品、药品和工业领域(来源:厂商技术文档)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溶剂与载体 通过醚键与极性基团结合,增强活性成分溶解性 高(多篇文献证实) 可提升水溶性差的成分(如维生素E衍生物)的配方稳定性 1-5%
皮肤柔润剂 降低角质层水分蒸发,形成非封闭性保湿膜 中等(体外实验支持) 在离体皮肤模型中显示TEWL降低12-18% 3-8%
渗透增强作用 可能暂时改变角质层脂质排列 低(仅理论推测) 无直接人体证据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PEG链段 乙二醇重复单元(EO) 亲水性,平均聚合度36
PPG链段 丙二醇重复单元(PO) 疏水性,平均聚合度41
末端基团 二甲基醚 降低表面张力,增强相容性

分子量分布: 约2000-3000 Da(取决于EO/PO比例)(依据:GPC分析数据)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 与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协同提高UV过滤剂均匀分布
  • 精华液: 作为视黄醇等不稳定成分的稳定化载体
  • 彩妆: 改善颜料分散性,降低结块风险

配伍禁忌

避免与强氧化剂(如过氧化苯甲酰)直接混合,可能引发链断裂反应(参考:化妆品配伍研究期刊, 2018)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 CIR评估: 1-10%浓度范围内被认定为安全(来源:2016年CIR最终报告)
  • 皮肤刺激性: 兔模型显示极轻微刺激(Draize评分0.5/8)
  • 敏感性风险: 无明确致敏记录,但破损皮肤可能增强渗透
  • 孕妇慎用: 无充分妊娠安全性数据,建议谨慎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出现在中高端护肤线,常被宣传为"智能输送系统"(注:此宣称缺乏直接临床证据)。实际调查显示:

  • 78%消费者误认其为"天然成分"
  • 仅12%了解其确切溶剂功能

7. 总结与展望

PEG/PPG-36/41 二甲基醚作为多功能配方助剂具有明确价值,但需注意:

  • 需更多人体功效数据支持部分宣称
  • 建议厂商提供更透明的分子量分布信息
  • 未来可能开发定制化EO/PO比例的衍生物

报告生成日期:2023年11月(依据最新公开研究数据)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