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PPG-24/18 丁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
PEG/PPG-24/18 丁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

中文名:PEG/PPG-24/18 丁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
英文名:PEG/PPG-24/18 BUTYL ETHER DIMETHICON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保湿, 乳化剂
成分详细分析
PEG/PPG-24/18 丁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分类
PEG/PPG-24/18 丁基醚聚二甲基硅氧烷是一种硅氧烷-聚醚共聚物,属于改性有机硅表面活性剂。
来源与制备
- 工业来源:通过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与PEG/PPG-24/18丁基醚的嵌段共聚反应合成 (依据:Journal of Surfactants and Detergents, 2018)
- 常见供应商:Dow Corning(现属Dow公司)、Shin-Etsu、Momentive等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乳化稳定 | 分子中硅氧烷链段与聚醚链段的双亲性降低界面张力 | 强(多项专利与实验验证) | 在W/Si型乳液中表现优异 (US Patent 6,869,919) |
肤感调节 | 硅氧烷链提供滑爽感,聚醚链调节黏度 | 中等(厂商测试数据为主) | 可降低配方黏腻感,浓度0.5-2%时效果显著 |
"增强活性物渗透" | 理论上可能扰乱角质层脂质排列 | 弱(仅体外模型研究) | *注:无直接人体证据,需谨慎宣称*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结构特征 | 代表基团 | 理化性质 |
---|---|---|
硅氧烷主链 | -(Si(CH3)2-O)n- | 疏水性,分子量约3000-5000 Da |
聚醚侧链 | -(CH2CH2O)24-(CH2CH(CH3)O)18-C4H9 | 亲水性,HLB值~12-14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防晒产品: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协同提高分散性
- 彩妆底霜:搭配环五聚二甲基硅氧烷改善延展性
- 精华液:与烟酰胺等水溶性活性物共存稳定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估:1-5%浓度内无显著刺激 (CIR Report 2016)
- 眼刺激:兔模型显示轻微瞬发性刺激
- 致痘性:未见明确关联报告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专业配方师用的功能型助剂,少见于消费者端宣传。在"硅感"争议中常被作为"改良型硅油"推广。
7. 总结与展望
该成分在配方稳定性和肤感调控方面价值明确,但需注意部分功效宣称缺乏坚实证据。未来可能向更环保的合成工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