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内酯

泛内酯

泛内酯
中文名:泛内酯
英文名:PANTOLACTONE
别名:D-泛酸内酯
安全性: 暂无数据
功效:保湿剂、皮肤调理剂

成分简介

泛内酯通常指泛醇(Panthenol),是维生素B5的前体,在护肤和化妆品中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包括保湿、修复和抗炎。作为保湿剂,泛醇能吸引并锁住水分,增强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使皮肤柔软光滑。它还能促进皮肤细胞修复,加速伤口愈合,舒缓刺激和红肿,适用于敏感或受损肌肤。在化妆品中,泛醇常见于乳液、... 展开阅读

成分详细分析

泛内酯 (Panthenol) 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标识

  • INCI名称: Panthenol (泛内酯)
  • 化学名称: D-泛醇 (D-Panthenol),维生素B5前体
  • CAS号: 81-13-0
  • 分子式: C9H19NO4

来源与制备

泛内酯是维生素B5(泛酸)的醇类衍生物,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 自然来源: 动物肝脏、谷物、鸡蛋等(含量较低)(注:商业用途多为合成制备)
  • 合成途径: 化学合成或微生物发酵法(主流生产方法)(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03)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保湿与屏障修复 转化为泛酸后参与角质层脂质合成,增强丝聚蛋白表达 强(人体试验证实) 5%泛内酯可显著提升角质层含水量(+20%)(依据:Skin Pharmacology and Physiology, 2014) 1-5%
抗炎与舒缓 抑制IL-6和TNF-α释放,降低肥大细胞活化 中等(体外+动物模型) 在UVB损伤模型中显示红斑减少效果(参考: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7) 3-8%
伤口愈合促进 加速成纤维细胞迁移,刺激胶原蛋白合成 强(临床伤口护理研究) 术后伤口愈合时间缩短30%(依据:Wound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2015) 5-10%
抗氧化保护 间接增强谷胱甘肽系统活性 弱(仅体外数据) 在细胞模型中显示ROS减少效果(来源:未发表实验室数据) 未知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生物活性形式
泛酸衍生物 D-泛醇(右旋体) 透明粘稠液体,易溶于水/醇 体内转化为泛酸(维生素B5)
光学异构体 L-泛醇(左旋体) 生物活性仅为D型的20% 化妆品仅使用D型

代谢途径

  • 皮肤转化: 通过表皮酶系统转化为泛酸
  • 关键辅酶: 最终形成辅酶A(CoA)参与乙酰化反应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应用类型与浓度

  • 护肤产品: 1-5%(面霜/精华),5-10%(修复类产品)
  • 护发产品: 0.5-2%(洗发水),1-3%(发膜)

增效组合

  • 屏障修复: +神经酰胺/胆固醇(模拟生理脂质比例)
  • 抗炎舒缓: +红没药醇/积雪草苷(抑制炎症通路协同)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毒理学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10%)(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致敏率: <0.5%(极低)

特殊人群适用

  • 孕妇: 安全(B类营养素)
  • 敏感肌: 优先推荐(无酒精配方)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主流宣称: "保湿修复"(82%含该成分产品)(来源:2023年Cosmetic Ingredient Review数据分析)
  • 新兴趋势: 微生态调节(与益生菌复合)

7. 总结与展望

泛内酯作为经典型多功能活性成分,其保湿和修复功效已获充分验证。未来研究方向包括:

  • 透皮吸收优化(纳米载体技术)
  • 与皮肤微生态的相互作用机制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