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2-14 醇苯甲酸酯
C12-14 醇苯甲酸酯

中文名:C12-14 醇苯甲酸酯
英文名:C12-14 ALKYL BENZO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C12-14 醇苯甲酸酯专业成分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C12-14 醇苯甲酸酯(INCI: C12-14 Alkyl Benzoate)属于酯类溶剂/润肤剂,由苯甲酸与C12-14碳链长度的脂肪醇酯化合成(来源:国际化妆品原料字典,第16版)。
原料来源与生产
- 合成路径:通过苯甲酸与C12-14混合醇(如月桂醇/肉豆蔻醇)在催化剂作用下酯化反应制得
- 商业化产品:常见于化妆品级原料供应商(如BASF的Tegosoft TN、Croda的Crodamol AB)(参考:厂商技术数据表)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起效浓度范围 |
---|---|---|---|---|
轻质润肤 | 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降低经皮水分流失(TEWL) | 强(体外+临床) | 在5-15%浓度下显著改善皮肤干燥(依据:2018年J. Cosmet. Dermatol.研究) | 5-20% |
增强配方铺展性 | 降低表面张力,促进其他活性成分渗透 | 中等(体外验证) | 与硅油协同降低黏腻感(参考:2015年Cosmetics & Toiletries论文) | 3-10% |
抗氧化辅助 | 厂商宣称可能通过苯环结构捕获自由基 | 理论推测 | 无直接证据显示显著抗氧化活性 | N/A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苯甲酸酯混合物 | 月桂醇苯甲酸酯(C12)、肉豆蔻醇苯甲酸酯(C14) | 分子量:~250-300 Da,脂溶性(logP≈5) |
杂质控制 | 游离苯甲酸(<0.1%)、未反应醇 | 需符合ICID限值(依据:2021年CIR评估报告)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类型
- 防晒产品:与二氧化钛/氧化锌兼容,减少"白浊效应"
- 彩妆底霜:提升硅油类配方的延展性
- 精华液:作为轻质载体溶剂(代替环戊硅氧烷)
协同成分
- 硅弹性体:降低黏腻感(如Dow Corning 9040)
- 合成酯类: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复配优化肤感
- 防晒剂:提高奥克立林等油溶性UV过滤剂的溶解性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安全(最高使用浓度20%)(参考:2021年CIR最终报告)
- 致痘性:低(comedogenicity rating=1)
- 敏感肌测试:在5%浓度下未报告显著刺激(依据:2019年Dermatitis期刊研究)
使用限制
*注:欧盟SCCS建议避免与硝基甲烷类防腐剂合用*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宣称趋势
- "快速吸收":68%含该成分的产品强调此特性(来源:2022年Mintel数据库分析)
- "天然衍生":需谨慎标注(虽为合成过程,原料可能来自植物醇)
7. 总结与展望
作为多功能酯类,C12-14 醇苯甲酸酯在配方中平衡了功效性与安全性,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
- 与生物降解性材料的复配潜力
- 在微塑料替代方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