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柳树皮提取物

白柳(SALIX ALBA)树皮提取物

白柳树皮提取物
中文名:白柳树皮提取物
英文名:SALIX ALBA (WILLOW) BARK EXTRACT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镇静消炎, 收敛

成分详细分析

白柳(SALIX ALBA)树皮提取物:科学评估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植物背景

INCI名称: SALIX ALBA BARK EXTRACT

植物学来源: 提取自白柳(Salix alba L.)的树皮部分,属杨柳科(Salicaceae)植物。

传统应用: 白柳树皮在传统医学中用于镇痛和抗炎,主要因其水杨苷(Salicin)成分 (参考:欧洲药典传统草药专论)

提取方法与商业来源

  • 常见提取工艺: 水或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部分厂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
  • 活性成分保留: 提取工艺显著影响水杨苷衍生物(如水杨醇)的含量 (依据: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5)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发现简述 起效浓度范围
抗炎 抑制COX-2和NF-κB通路,减少PGE2生成 强(体外+动物模型) 1%提取物可降低UVB诱导的炎症因子IL-6表达40% (参考:Phytomedicine, 2018) 0.5-2%
角质调节 水杨苷代谢为水杨酸,促进角质层脱落 中等(体外+有限临床) 与合成水杨酸相比更温和,但起效较慢 1-3%
抗氧化 清除ROS,上调Nrf2通路 中等(体外为主) 富含多酚类(如白藜芦醇苷)(依据:Food Chemistry, 2016) 未知
美白淡斑 推测抑制酪氨酸酶 弱(仅体外研究) 注:此宣称缺乏临床验证 N/A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基本性质 皮肤相关性
酚苷类 水杨苷(Salicin) 水溶性,pH敏感 前体化合物,可代谢为水杨醇
黄酮类 异鼠李素、槲皮素苷 脂溶性,光稳定性中等 抗氧化、抗炎
多酚酸 没食子酸、水杨酸 酸性,易溶于醇 抗菌、角质溶解
其他 鞣质(5-10%) 收敛性 可能增强屏障功能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常见配方类型

  • 祛痘产品: 与锌盐、烟酰胺协同控制炎症
  • 舒缓精华: 搭配红没药醇、泛醇增强抗炎效果
  • 清洁类: 在pH5.5以下体系可部分转化为水杨酸

增效组合

  • β-葡聚糖: 互补抗炎通路(TLR2调节)(参考: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 2020)
  • 神经酰胺: 缓解可能的屏障干扰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 安全(最高浓度10%)(依据:CIR Final Report, 2019)
  • 水杨酸转化率: 通常<1%,低于致敏阈值
  • 禁忌: 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适用肤质

  • 最佳适用: 油性/混合性、炎症性皮肤
  • 谨慎使用: 极干燥皮肤(高浓度可能刺激)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市场定位: 作为"植物源性水杨酸替代品"推广,常见于Clean Beauty产品线。

认知偏差: 部分消费者误认为其功效与合成水杨酸完全相同 (来源:消费者调研报告, 2022)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共识: 白柳树皮提取物是具有明确抗炎和温和角质调节作用的植物活性成分,特别适合敏感肌的温和护理需求。

研究方向: 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其美白宣称,以及优化提取工艺提高活性物生物利用度。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