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籽油

红木(BIXA ORELLANA)籽油

红木籽油
中文名:红木籽油
英文名:BIXA ORELLANA SEED OIL
别名:
安全性: 1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肌肤调理, 保湿, 柔润剂

成分详细分析

红木(BIXA ORELLANA)籽油专业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

BIXA ORELLANA SEED OIL

植物来源

  • 科属: 红木科(Bixaceae)红木属(Bixa orellana)
  • 常用名: 胭脂树、胭脂红木、Annatto
  • 提取部位: 种子(含红色外种皮)
  • 主要产地: 热带美洲、加勒比地区、东南亚等

提取工艺

通常采用冷压法提取种子油脂,保留热不稳定成分;部分厂商会结合溶剂萃取法提高产量(注:溶剂残留需严格监控) (参考: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 2018)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作用机制 科学证据强度 关键研究发现 起效浓度范围
抗氧化 - 含生育酚类(维生素E)和类胡萝卜素(如β-胡萝卜素、红木素)直接清除ROS
- 激活Nrf2/ARE抗氧化通路
体外实验强证据
人体实验有限
在DPPH实验中显示EC50≈0.5% (Food Chemistry, 2016) 1-5%
抗炎 - 抑制COX-2和TNF-α表达
- 降低IL-6等促炎因子分泌
体外/动物模型证据
注:人体临床数据不足
在小鼠耳肿胀模型中减少炎症反应40%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2014) 3-8%
抗衰老 理论推测:
- 可能通过抗氧化间接减少胶原降解
- 体外显示微弱MMP-1抑制作用
初步研究 尚无直接证据支持皱纹改善效果 未知
详细功效分析补充说明

屏障修复潜力

其脂肪酸组成(含约30%亚油酸)理论上可支持角质层脂质重组,但缺乏针对经皮水分丢失率(TEWL)的临床研究 (参考: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smetic Science, 2017)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代表物质 含量范围 皮肤相关性
脂肪酸 - 棕榈酸(C16:0)
- 油酸(C18:1)
- 亚油酸(C18:2)
总脂肪酸>90%
其中亚油酸≈30%
维持皮肤屏障完整性
类胡萝卜素 - 红木素(Bixin)
- 降红木素(Norbixin)
- β-胡萝卜素
0.5-3% 主要抗氧化/色素成分
生育酚 - α-生育酚
- γ-生育酚
0.1-0.8% 抗氧化协同作用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适用配方类型

  • 抗氧化精华:与维生素C、绿茶多酚等协同
  • 抗炎舒缓乳液:搭配神经酰胺、积雪草提取物
  • 注:天然色素可能影响产品色泽,需评估稳定性

典型添加浓度

根据功效需求通常使用1-10%,高浓度时需注意染色问题。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安全评估

  • CIR评级:安全(2016年评估)(来源:CIR Final Report)
  • 潜在风险
    • 类胡萝卜素可能致敏(罕见)
    • 未精制油可能含微量过敏原蛋白

适用人群

一般皮肤类型均可使用,敏感肌建议先做斑贴测试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产品定位

  • 天然/有机化妆品常见成分
  • 常作为"亚马逊传统美容秘方"营销点 (注:需谨慎对待传统宣称)

7. 总结与展望

科学价值:明确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潜力,但需更多临床研究验证功效深度。

应用前景:在屏障修复和色素沉着领域值得进一步探索。

用户评论 (0)

暂无评论,成为第一个评论的用户吧!

发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能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注册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