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2 油酸酯
PEG-2 油酸酯

中文名:PEG-2 油酸酯
英文名:PEG-2 OLEATE
别名:无
安全性:
暂无数据
简介:
暂无简介
功效:暂无功效信息
成分详细分析
PEG-2 油酸酯专业成分分析报告
1. 基础信息 & 来源
INCI名称与化学类别
PEG-2 油酸酯(INCI: PEG-2 Oleate),属于聚乙二醇化脂肪酸酯类化合物,是油酸与聚乙二醇(PEG)的酯化产物。
来源与生产
- 天然来源:油酸通常从植物油(如橄榄油、棕榈油)水解获得 (参考:脂肪酸工业提取标准)
- 合成路径:油酸与环氧乙烷(E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控制PEG链长为2个乙氧基单元 (依据:有机合成化学手册)
2. 皮肤作用机制与宣称功效
宣称功效 | 作用机制 | 科学证据强度 | 关键发现简述 |
---|---|---|---|
乳化稳定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特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 | 高(多项配方研究证实) | 在O/W乳液中有效防止相分离 (依据:Colloids and Surfaces B, 2018) |
皮肤柔润 | 可能通过填充角质层脂质间隙 | 中等(体外模型观察) | 离体皮肤实验显示短期增塑效应 (注:需更多人体研究验证) |
促渗透 | 厂商宣称可增强活性物吸收 | 低 | 未有明确文献支持其独立促渗作用 (来源:厂商资料,需谨慎评估) |
3. 核心化学成分剖析
化合物类别 | 代表物质 | 基本性质 |
---|---|---|
主成分 | PEG-2 油酸单酯 | HLB~5.3(弱亲水),浅黄色液体,25℃粘度~90cP |
常见杂质 | 游离油酸、PEG-2二油酸酯 | 需控制游离酸含量<1%(CIR标准) |
4. 配方应用与协同效应
典型应用场景
- 乳液体系:作为辅助乳化剂,与PEG-40硬脂酸酯等主乳化剂协同 (依据:化妆品配方设计实践)
- 油基产品:改善硅油/植物油兼容性
增效组合
- 与极性油脂(如GTCC):增强分散稳定性
- 与多元醇(如甘油):降低体系粘腻感
5. 安全性与适用性
风险评估
- CIR评级:1-2%浓度下安全(无显著刺激/致敏) (参考:CIR 2016最终报告)
- 注意事项:
- 破损皮肤慎用(可能加重刺激)
- 痘肌需测试(含酯类可能致痘风险)
6. 市场定位与消费者认知
主要作为配方技术型成分出现在以下产品:
- 平价乳霜(占比~0.5-1.2%)
- 卸妆油(作为增溶剂)
- 较少单独宣传功效,多归入"乳化体系"说明
7. 总结与展望
PEG-2油酸酯是经典型非离子乳化剂,其:
- 优势:成本低、配伍性强
- 局限:功能单一,高浓度可能影响肤感
未来可能向绿色合成工艺发展(如酶催化)(参考:绿色化学趋势分析)。